浙南近海凤鲚时空分布及生物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伟峰

作者: 陈伟峰;胡忠健;叶深;陈继浓;薛峰;倪勇;彭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凤鲚;底拖网;资源量;开发率;浙南近海

期刊名称: 生物资源

ISSN: 2096-3491

年卷期: 2023 年 02 期

页码: 117-124

摘要: 凤鲚(Coilia mystus)作为浙南近海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其数量迅速下降。为探究浙南近海凤鲚资源的变动情况及其生物参数,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对浙南近海21个调查站位进行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以生物量、丰度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采用ELEFANⅡ技术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对凤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分析凤鲚资源变动趋势。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采集凤鲚903尾,总出现率为52.4%,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分别为24.46 kg/km2和2.33×10~3 ind./km~2;体长范围为43~224 mm,优势体长组为100~180 mm,占全年总数的84.81%,体长(L)和体重(W)的关系式为W=1.25×10~(-6)L~(3.2693) (R2=0.9448);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20 a。采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凤鲚的自然死亡系数为0.75,采用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凤鲚的总死亡系数为3.06,捕捞死亡系数为2.31,当前开发率为0.76。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显示,浙南近海凤鲚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为有效保护并恢复浙南近海凤鲚资源,建议设立凤鲚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对凤鲚产卵场、仔稚鱼保育场的保护。

分类号: S931.1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溯河鳗苗开发率估算. 侯俊利,王妤,张涛,杨刚,高宇,赵峰,庄平. 2016

[2]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 耿平,张魁,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 2018

[3]瓯江口刀鲚渔业生物学分析. 陈伟峰,蔡继晗,叶深,张石天,倪勇,彭欣,陈坚. 2022

[4]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资源的时空异质性. 刘禹希,王学锋,陈国宝,吕少梁,曾嘉维. 2019

[5]拖网对海底环境压力评价方法分析. 张胜茂. 2019

[6]大网目底拖网在稳定流场中的数值模拟. 王永进,万荣,张勋,张禹,刘龙腾,王鲁民. 2021

[7]两种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船捕捞效率标准化分析. 刘尊雷,杨林林,袁兴伟,严利平,张辉,程家骅. 2020

[8]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林龙山,程家骅,凌建忠. 2007

[9]大网目底拖网网身长度对网具性能的影响. 王永进,万荣,王鲁民,张禹,张勋. 2014

[10]东海区方形目与菱形目拖网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宋学锋,陈雪忠,李灵智,徐国栋,屈泰春,王永进,吴越,黄洪亮. 2017

[11]东海、黄海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刘勇,程家骅. 2015

[12]东海区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林龙山,郑元甲,程家骅,刘勇,凌建忠. 2006

[13]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空间自相关性. 刘禹希,王学锋,吕少梁,曾嘉维,陈国宝. 2021

[14]东海区底拖网作业三类主要渔获物的时空关系. 刘勇,程家骅. 2015

[15]东海区底拖网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宋学锋,陈雪忠,黄洪亮,唐峰华,王德虎,屈泰春. 2015

[16]南海区拖网方目网囊选择性试验. 杨吝,张旭丰,谭永光. 2002

[17]网袖长度对底层大网目拖网性能的影响. 王永进,万荣,张勋,张禹,周爱忠,黄六一,王鲁民. 2015

[18]南海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 王跃中,袁蔚文. 2008

[19]夏、秋季巴塔哥尼亚大陆架公海海域拖网渔获物组成及主要种类生物学特征. 刘岩,张秀梅,孙明. 2014

[20]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唐广隆,刘永,吴鹏,孙典荣,肖雅元,王腾,谢雨芳,李纯然,石娟,钟智辉,李纯厚.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