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慧
作者: 郭慧;李树杏;向关伦;杨占烈;黄宗洪;潘建慧;吴建强;甘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矮秆突变体;遗传分析;隐性基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7 期
页码: 47-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从海南加代的育种基础材料中获得了1份矮秆多蘖突变材料,平均株高仅30.25 cm,平均分蘖数为23个,最高分蘖数可达43个。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试验以及去分蘖试验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对赤霉素表现为敏感,其多蘖与株高间也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李西明,马良勇,刘光杰,庄杰云,沈君辉,闵绍楷. 2001
[2]农香16等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李西明,马良勇,刘光杰,庄杰云,沈君辉,闵绍楷. 2001
[3]水稻多分蘖矮秆突变体d6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薛晶晶,吴绍华,张红宇,徐培洲,吴先军. 2012
[4]一个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杨德卫,曾美娟,卢礼斌,叶宁,刘成德,郑向华,叶新福. 2011
[5]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BJ144)芒性状遗传分析. 欧巧明,崔文娟,李忠旺,王炜,陈琛,倪建福. 2020
[6]小麦地方品种蚂蚱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SSR分子标记. 段霞瑜,周益林,徐世昌. 2007
[7]普通菜豆生长习性相关基因定位. 刘春良,王兰芬,武晶,王述民. 2017
[8]化学诱变获得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新种质. 郎春秀,刘仁虎,郑滔,王伏林,石江华,胡张华,吴关庭. 2023
[9]一份新选玉米矮秆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邱正高,杨华,袁亮,张亚勤,张采波,汤玲,荣廷昭,曹墨菊. 2015
[10]水稻矮秆突变体1282和1287的特征特性. 齐明,余显权,赵福胜,姜敬伟,郭慧. 2012
[11]两个新水稻 Dwarf18 基因强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侯雷,袁守江,尹亮,赵金凤,万国峰,张文会,李学勇. 2012
[12]一个来源于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矮秆迟熟突变体“02428ha”. 王才林,赵凌,周寿芳. 2003
[13]两个水稻D2基因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秦雁玲,尹亮,赵金凤,孙伟,赵庆雷,袁守江,朱文银,郭宝太,李学勇. 2013
[14]两个新的水稻Dwarf18基因强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侯雷,袁守江,尹亮,赵金凤,万国峰,张文会,李学勇. 2012
[15]水稻矮生性突变体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程朝平,叶新福. 2016
[16]水稻极矮突变体s2-47对赤霉素的响应及基因定位研究. 李晨晨,侯雷,尹亮,赵金凤,袁守江,张文会,李学勇. 2013
[17]两个新水稻Dwarf18基因强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侯雷,袁守江,尹亮,赵金凤,万国峰,张文会,李学勇. 2012
[18]稻米蒸者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张小明,王仪春. 2002
[19]12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李进波,牟同敏,方宣钧. 2002
[20]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鸟类与人类共生合作寻找蜜源
作者:马平;甘雨
关键词:
-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李腾;卢怡凝;冼健安;鲁耀鹏;郑佩华;张泽龙;李军涛;郭慧
关键词:微塑料;水产动物;生长;免疫功能;组织结构
-
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G优325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蒙秀菲;李立江;张上都;杨秀祥;甘雨;秦元忆;彭菊;周乐良;伍祥;安畅
关键词:杂交水稻;G优325;制种技术
-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兴两优578的选育
作者:秦元忆;蒙秀菲;张上都;彭菊;伍祥;石邦志;陈重远;甘雨;周乐良
关键词:优质;杂交水稻;兴两优578;选育
-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或丁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侯冬强;李敏;李培佳;彭凯;陈冰;黄文;曹俊明;郭慧;赵红霞
关键词:大口黑鲈;丁酸梭菌;丁酸钠;生长性能;免疫;抗氧化
-
水稻核糖体失活蛋白家族基因OsRIP8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
作者:徐娅;黄佑岗;李树杏
关键词:水稻;核糖体失活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分析;基因表达
-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作者:刘凤坤;赵吉臣;许敬轩;郑雅之;鲁慧杰;孙育平;阮灼豪;郭慧;杨俊贤;黄文
关键词:黏质沙雷氏菌;好氧反硝化;耐盐;生物安全性;环境因子;脱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