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玉米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晓娟

作者: 王晓娟;潘振远;刘敏;刘忠祥;周玉乾;何海军;邱法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雄性不育;遗传分析;silky1;基因定位;等位突变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9 年 45 卷 011 期

页码: 1649-16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前期试验发现一个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ale sterile mutant),命名为msm-6.经过连续多代杂合单株自交发现该突变体性状能稳定遗传,遗传模式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个隐性1核基因控制.以msm-6与自交系B73杂交构建F2遗传定位群体,利用BSA(Bulk Segregant Analysis)方法,筛选到与msm-6位点连锁的4个SSR标记,即C6-24、C6-30、C6-34和C6-40.进一步采用444个F2单株对这4个连锁标记验证,将msm-6定位于标记C6-24与C6-34之间,即玉米第6染色体68.5~98.1 Mb之间.通过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发现,在此定位区间内存在一个已报道的Silky1基因.Silky1基因编码MADS-BOX蛋白,是参与花器官建成ABCD模型的B功能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造成雄花不育、雌花花丝增多等表型.利用杂合体+/silky1-mum3与纯合突变体msm-6/msm-6杂交进行等位测验,杂交后代中正常植株与突变植株分离比例符合1:1.基因组序列以及转录本序列分析发现,msm-6突变体中第6个内含子5'端供体位点AG/GTAAG(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处)的序列+1位G突变为C,导致第6外显子被错误剪切掉,产生了第6个外显子缺失的Silky1异常转录本.以上实验证据表明,msm-6与所报道的由mutator转座子插入造成的Silky1突变体silky1-mum2、silky1-mum3和silky1-mum4的突变方式不同,是一个新的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msm-6的发现与鉴定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玉米穗花器官决定的遗传机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同时也为RNA加工过程中剪接位点保守性提供重要证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一个玉米ZmMs7复等位基因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曹枭雄,刘伊凡,周玉强,王婧,吴宇锦,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刘志芳,郭晋杰,胡小娇. 2023

[2]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周玉强,曹枭雄,王婧,刘伊凡,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李树强,刘小龙,张亚男,于飞荣,马庆,胡小娇. 2024

[3]一个新的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ms6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王兴荣,张彦军,涂奇奇,龚佃明,邱法展. 2023

[4]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徐相波,阴卫军,邢燕菊,徐立华,周柱华,韩金龙,丁一. 2013

[5]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不育性遗传分析及不育基因初步定位. 刘丽滨,孔子豪,李聪,杨博皓,高树仁,孙丽芳,仲义. 2024

[6]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7]玉米黄绿叶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基因初步定位. 刘忠祥,寇思荣,连晓荣,杨彦忠,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周文期. 2020

[8]玉米籽粒突变体smk7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蒋成功,石慧敏,王红武,李坤,黄长玲,刘志芳,吴宇锦,李树强,胡小娇,马庆. 2021

[9]1个新的玉米半透明皱缩胚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崔喜艳,胡广宇,孙小杰,佟珊珊,陈众峰,刘相国. 2014

[10]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gamyb5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杨正福,张迎信,孙廉平,张沛沛,轩丹丹,刘嶺,胡霞,李紫荷,占小登. 2016

[11]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李承道,黄培忠,陈如梅,马俊虎,刘玉芳,杜永芹,陈恭,秦国卫. 1993

[12]谷子雄性不育系1066A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王润奇,高俊华,毛丽萍,杜瑞恒,刁现民,孙敬三. 2002

[13]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王柏柯,李宁,唐亚萍,王强,杨涛,杨生保,帕提古丽,余庆辉,高杰. 2017

[14]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肖纯梅,张慧,张淑江,李菲,章时蕃,孙日飞. 2016

[15]绿豆雄性不育突变体msm2015-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分析. 吴然然,林云,陈景斌,薛晨晨,袁星星,闫强,高营,李灵慧,张勤雪,陈新. 2021

[16]一个棉花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董承光,李生秀,周小凤,肖光顺,马晓梅,李保成. 2012

[17]国外燕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茅雁,齐秀丽,张凤英. 2001

[18]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19]小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初步定位. 张端品,林兴华. 2010

[20]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进展. 宋书锋,李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