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方式对烤烟下部不适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振春

作者: 孙振春;蒋石香;李建伟;瞿方;韩晓;孙菲菲;杜咏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烤烟;下部叶;不适用烟叶;干燥方式;致香成分;活性成分

期刊名称: 烟草科技

ISSN: 1002-0861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11 期

页码: 11-17,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促进烟草种植过程田间废弃下部不适用烟叶的资源化利用,综合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程序升温干燥、低温(40℃)干燥、通风晾干对烤烟下部不适用烟叶主要致香和活性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燥方式对烟叶主要挥发性致香成分及苹果酸、高级脂肪酸、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草酸、柠檬酸、烟碱、茄尼醇和粗蛋白的含量影响不显著。(2)程序升温干燥与低温干燥的不适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第1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以上两种干燥方式烟叶挥发性致香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烟碱、茄尼醇和多酚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 208~2 401μg/g、16.22%~17.87%、12.22%~12.87%、1.02%~1.08%、0.52%和1.66%~1.74%;通风晾干烟叶主要挥发性致香成分、苹果酸、高级脂肪酸、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及第1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显著低于以上两种干燥方式。(3)不同干燥方式烟叶前3个主成分得分图与系统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程序升温干燥与低温干燥距离较近,聚为一类,通风晾干烟叶聚为一类。(4)不适用烟叶用于提取烟碱、茄尼醇和粗蛋白,可选择通风晾干方式;用于提取多酚类或致香成分,可选择程序升温或低温干燥方式。

分类号: TS411

  • 相关文献

[1]不适用烟叶去除方式对烟叶光合速率及产质量的影响. 阎轶峰,姜超强,胡焕亮,沈嘉,祖朝龙,包丽辉,汪文杰. 2023

[2]烤烟重要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曹建敏,刘帅帅,邱军,孙鹏,于卫松,张义志,张久权,王允白. 2012

[3]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色素及主要致香成分含量的变化. 矫海楠,许家来,王传义,崔志军,任杰,王爱华,王春凯,徐秀红. 2014

[4]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烤烟主要致香成分的影响. 丁燕芳,李亚培,张小全,薛刚,梅芳,李彦平,杨铁钊. 2012

[5]特香型烤烟挥发性致香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常爱霞,贾兴华,郝廷亮,徐玉田,毕建立,厉昌坤,王允白. 2002

[6]两种典型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薛宝燕,沈嘉,姜超强,祖朝龙,徐经年,刘碧荣,阎轶峰. 2016

[7]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英迪,夏其乐,曹艳,杨开,毛荣良,黄良水. 2020

[8]干燥方式对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的影响. 熊慧薇,刘光宪,闵华,付晓记,李菁. 2023

[9]干燥方式对桑叶绿茶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郭红梅,梁雎,刘志刚,李海峰,阿木提·库尔班,任红松. 2021

[10]不同干燥方式对蛹拟青霉发酵豆粉活性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朱蕴兰,李亚楠,蒙怡,陈宏伟,支兵. 2021

[11]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 游庭活,温露,刘凡,邹宇晓,廖森泰. 2015

[12]大豆缺微量元素的症状. 闫日红,杨振宇,董玉琴,陈健. 2007

[13]碳晶烤房内气体及烤后烟叶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李贤,任杰,周之蔚,曹建敏,孟霖,谭效磊,刘莉,谭青涛,高云鹏,徐秀红. 2023

[14]栽培奇楠沉香精油中致香成分的GC-MS分析. 王雅丽,李薇,曾军,董文化,戴好富,梅文莉. 2021

[15]季也蒙迈耶氏酵母提高再造烟叶浓缩液香气品质研究. 武士杰,张鹏,于晓梅,信琪,付秋娟,杜咏梅,刘洪斌,高丽伟. 2024

[16]不同干燥方式对黑毛豆仁品质的影响. 刘霞,江宁,刘春泉,李大婧. 2011

[17]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18]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 张乐,李鹏,王赵改,陈丽娟,王晓敏,杨慧. 2015

[19]双孢菇的非硫护色及热风干燥方式的研究. 刘丽娜,王安建,李玉爽. 2014

[20]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吴海虹,蔡盼盼,卞欢,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