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洪飞

作者: 王洪飞;郑长林;董练飞;黄庭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产量构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福建省

期刊名称: 福建稻麦科技

ISSN: 1008-9799

年卷期: 2013 年 04 期

页码: 11-16

摘要: 对2005—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6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平均产量为584.79kg/667m2、比对照增产7.62%。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以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结实率相关不显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生育期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因此,在福建生态条件下,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总粒数,适当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籼杂交稻产量水平。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中国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蔡海亚,刘国湘,游艾青,徐得泽,周雷,符友知,张兴中,焦春海. 2016

[2]中籼杂交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特性观察研究. 陈多璞,石英尧,吕凯,丁超尘. 2001

[3]福建省感光型杂交稻生育期表现及分析. 朱雄涛,陈丹,胡蓉,陈凤泉. 2011

[4]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刘文炳,郑旋,林琼,林志强,曾海清,张水金,杨东. 2010

[5]免耕直播对常规稻和杂交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绍民,韦广泼,陈伯伦,蒙炎成,苏天明,李振经. 2008

[6]杂交水稻健优38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卫华,黄宗洪,甘雨,向关伦,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4

[7]林芝农牧一体化下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振钧,关法春,张永锋,李晓辉,张立春,宗宪春,翟相英. 2020

[8]2006年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产量构成分析. 全东兴,陈温福,侯立刚,全成哲. 2008

[9]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杨惠杰,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 2012

[10]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分析. 聂守军,史冬梅,高世伟,刘晴,刘宝海. 2012

[11]新疆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方伏荣,董庆国,张建平,胡艳红,柴玉梅,张金汕,金平. 2013

[12]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黄郢,赵培森,谢伶俐,徐劲松,程勇,张学昆,许本波. 2024

[13]大麦播期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罗仕林,刘平,姚宏. 1993

[14]黑河地区气象因子对大豆品种黑河43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阳,魏然,韩德志,袁园,姜宇,于晓光,崔杰印,位昕禹. 2022

[15]锦橙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郭爱民,毛启才,曹照春. 1992

[16]2个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分析. 廖海林,郑景生,李小萍,解振兴,黄信恩,李义珍,黄育民,王侯聪. 2016

[17]甘蓝型油菜生育类型与产量构成的分析. 赵坚义,陈曼玲,张冬青. 1991

[18]杂交稻新品种健优38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甘雨,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郭慧,潘建慧. 2014

[19]杂交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研究.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李传国,梁世胡,王丰. 2005

[20]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