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静

作者: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氮肥后移;氮;磷;径流损失;面源污染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6-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探索降低养分流失、提高湖区水质的有效耕作和施肥措施。2009-2010年结果表明,冬季麦田径流液总氮(TN)的浓度范围是2.12~4.34mg/L,溶解态氮(DN)约占TN的72%~92%,DN中又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态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所占比例极小。径流液总磷(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颗粒态磷(PP)约占TP的51%~69%。DN和PP是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径流液TN、DN、NO3--N、DON和DP的浓度,降低PN和PP的浓度,但对NH4+-N和TP浓度无明显影响;氮肥后移一定程度上易增加追肥后短期内降雨径流液各形态N的浓度,但可降低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径流液各形态P的浓度。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处理CT),麦田TN和TP径流流失量分别为1.065,0.079kg/hm2,占当季施N量的0.71%,施P量的0.24%。与处理CT相比,处理CTS(常规+覆盖)、NFP(氮肥后移)和NTS+NFP(少免耕覆盖+氮肥后移)TN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4%、21%和24%,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前提下,可作为巢湖流域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措施。

分类号: S157.4`X52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水平下油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俞巧钢,叶静,马军伟,孙万春,王强,姜丽娜,符建荣,陈义. 2011

[2]太湖地区奶牛运动场氮、磷淋溶及流失通量. 朱宏鹄,常志州,叶小梅. 2010

[3]植物篱及过滤带防治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张雪莲,赵永志,廖洪,李晓娜,张国芳,文方芳,刘自飞,张梦佳. 2019

[4]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任天志,张富林,雷秋良. 2016

[5]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 2017

[6]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陆轶峰,李宗逊,雷宝坤. 2003

[7]广州郊区菜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张威,艾绍英,姚建武,李盟军,杨丽娟. 2009

[8]免耕和草篱措施对径流中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李霞,陶梅,肖波,王庆海,陈建平. 2011

[9]添加沸石对鸡粪高温堆肥磷钾径流及淋洗损失的影响. 魏宗强,罗一鸣,吴绍华,孙钦平,刘本生,李吉进. 2012

[10]保护性耕作与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麦田磷素流失的影响.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1

[11]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0

[12]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13]农田排水氮磷拦截潜流坝的设计与运行. 赵建宁,张贵龙,刘红梅,秦伟,吴钰明,杨殿林. 2013

[14]辽河三角洲稻区缓释肥施用下氮肥减施潜力研究. 彭晓宗,翟丽梅,王洪媛,宫亮,武淑霞,刘宏斌. 2022

[15]化肥减量替代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氮流失影响. 秦雪超,潘君廷,郭树芳,翟丽梅,王洪媛,武淑霞,刘宏斌. 2020

[16]利用指示生物评价稻田系统磷素面源污染潜力. 施林林,王海候,蒋敏,张帆,陆长婴,周新伟,沈明星. 2013

[17]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氮渗漏的影响. 尹小刚,陈阜,唐海明,李锋,张海林. 2011

[18]长期免耕和深松提高了土壤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及全氮含量. 李景,吴会军,武雪萍,王碧胜,姚宇卿,吕军杰. 2021

[19]放牧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贾婷婷,袁晓霞,赵洪,杨玉婷,罗开嘉,郭正刚. 2013

[20]马铃薯“3414”施肥的效果. 张熙,石金芝,石乔龙.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