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令聪

作者: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赵斌;赵竹

作者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氮肥;播期;密度;产量;品质性状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4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9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播期、密度、氮肥对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高小丽,杨文才. 2020

[2]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林宝刚,余华胜,张尧锋,丁厚栋,黄银琪,张冬青. 2012

[3]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糯小麦宁糯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巧凤,田峰秀,付必胜,蔡士宾,吴纪中. 2016

[4]赣豆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瑞珍,程春明,吴问胜,方又平,熊文华,方先兰. 2007

[5]氮肥对小麦氮积累和分配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东军,张宏纪,孙岩,刘文林,杨淑萍,闫文义. 2017

[6]群体调控与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济南1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建军,刘爱峰,张存良. 2002

[7]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李筠,王龙,任立凯,刘耀鸿,曹卫星,戴廷波. 2010

[8]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11S12’产量的影响. 胡海,汪灿,杨浩,胡丹,袁晓辉,李中安,易泽林,阮仁武. 2014

[9]不同降雨分配年型小麦春灌1水与播期、密度的互作效应. 张丽华,姚海坡,姚艳荣,董志强,吕丽华,贾秀领. 2021

[10]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11]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姜朋,杨学明,张鹏,杨丹,张平平,姚金保,马鸿翔. 2014

[12]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周凤云,李伯群,杨明,余国东,马强,张丕辉,高志宏,廖敦秀. 2012

[1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强、中筋冬小麦蛋白质组分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闫翠萍,ZHANG Yong-qing,张定一,DANG Jian-you. 2008

[14]淮麦21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夏中华,孙苏阳,王永军. 2008

[15]播期和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鄂麦596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静,李梅芳,许甫超,葛双桃,王贤智,李龙甫. 2010

[16]冬前高温和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影响. 梁志刚,王娟玲,崔欢虎,王裕智,靖华. 2007

[17]播期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 袁俊秀,尚勋武,杨文雄,王化俊,马小乐. 2008

[18]不同播期下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袁俊秀,杨文雄,尚勋武,杨芳萍. 2009

[19]淮北机插水稻播期与氮肥应用研究. 陆江林,徐宗进,张文毅,汪洪洋. 2014

[20]播期、播量和氮肥对强筋小麦‘运旱6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智勇,李秀绒,柴永峰,毕红园,孙来虎,姚景珍,席吉龙,杨帆.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