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振国
作者: 金振国;单大鹏;沈海军;高利;董晓慧;魏中华;石运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育种;创新;解决对策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42-43
摘要: 玉米综合产量的提高是以优良玉米品种为前提,与科学合理的生产栽培技术及自然生态条件等共同互作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玉米机械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对玉米育种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生产需求,从种质改良、育种团队建设、育种目标确立、育种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探讨. 黄欣,王世荣,郭建芳,高瑞红,丁健,武小平. 2016
[2]郑单958带给我们的创新思路和发展机遇. 张世煌. 2006
[3]我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实现途径. 颜军,马兴林. 2007
[4]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秦建军,陆建珍,戴起伟. 2018
[5]实践中认识和体会创新. 钟新民. 2012
[6]新形势下湖北省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 万丙良,徐得泽,李进波,周雷,徐华山,刘凯,陈少愚,游艾青. 2019
[7]对山东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张伟,赵海军,张文兰,刘开昌,汪宝卿,张立明. 2012
[8]种业新政下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育种创新能力的思考. 刘钦. 2012
[9]种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目标取向. 张世煌. 2012
[10]糯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创新育种. 王义发,沈雪芳,张璧,郑洪建,侯根宝,颜韶兵,吴三妹. 2003
[11]中国工业大麻种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赵浩含,陈继康,熊和平. 2020
[12]种业新政下农业科研院所育种创新问题的思考. 刘明霞,李国威. 2012
[13]广西甘蔗创新与展望. 李杨瑞. 2019
[14]玉米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研究的现状. 董海合,李凤华,杨兆顺,楼辰军,张旭,钱芳. 2005
[15]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创新利用体系的研究. 李刚,王金艳,马骏,孙楠,栾好民. 2015
[16]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扈光辉. 2004
[17]高淀粉玉米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应用与创新. 孙发明,刘兴贰,徐艳荣,焦仁海,任军,谢丽娜. 2006
[18]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张前进,王振华,张新,王俊璞. 2006
[19]我国饲用玉米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应用与创新. 孙发明,于明彦,焦仁海,孙德智. 2007
[20]玉米自交系“合344”的利用保纯与创新研究. 唐跃文.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玉米PR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郝立冬;徐磊;闫治斌;李世风;石运强
关键词:玉米;PRX基因家族;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
-
小麦矮腥黑粉菌g6843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作者:贾玉凤;张滨;郭笑维;马骏豪;刘琦;高利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毒性验证;亚细胞定位
-
ZmCYP90D1调控玉米叶片褶皱发育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诗晗;沈海军;高利;赵婉婷;武小霞
关键词:玉米叶片;基因定位;平铺细胞;油菜素内酯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吴雨恒;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张维耀
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SNP;聚类分析;遗传相似度;主成分分析
-
优质高产香稻品种绥粳1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谢树鹏;魏中华;宗天鹏;董晓慧;符强
关键词:香稻;绥粳13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