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禹池

作者: 冯文强;秦鱼生;曾祥忠;周相玉;王昌全;涂仕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覆盖;长期试验;稻麦轮作;产量;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5 年 28 卷 01 期

页码: 240-2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覆盖还田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提出该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最佳施肥方案和明确土壤培肥效果,2005-2011年,在成都平原灰色冲积水稻土壤上,采用秸秆覆盖还田配施不同用量氮磷钾肥连续免耕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研究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5~15和15~30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对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化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能显著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氮肥和钾肥都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产量,而磷肥只能增加小麦产量,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覆盖还田比单施化肥每季每公顷至少能节约60 kg N/hm2、60 kg P2O5/hm2和90 kg K2O/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了0~5和5~15 cm的土层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团聚体数量、耕层土壤养分速效量以及有机质含量,特别是0~5 cm土层,说明连续秸秆覆盖加免耕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在表土层富集。

分类号: S511`S512.1

  • 相关文献

[1]长期水稻-大麦轮作体系土壤供氮能力与作物需氮量研究. 唐旭,吴春艳,杨生茂,陈义,马义兵. 2011

[2]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曾祥忠,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陈道全. 2014

[3]长期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 柳开楼,张会民,韩天富,周利军,李大明,胡志华,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7

[4]生物炭的10年土壤培肥效应. 史思伟,娄翼来,杜章留,王芊,韩硕,张庆忠. 2018

[5]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徐明岗,董春华,黄晶,曹卫东,曾希柏,文石林,聂军. 2013

[6]不同熟化垫料替代比例对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及重金属的影响. 张霞,李健,潘孝青,邵乐,秦枫,翟频,杨杰,顾洪如. 2021

[7]稻麦轮作对滨海盐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傅庆林,朱芸,郭彬,刘琛,林义成,裘高扬,李华. 2022

[8]秸秆和植被覆盖对滩涂围垦区土壤盐分和肥力性质的影响. 张蛟,崔士友. 2018

[9]10a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陆姣云,王振南,杨惠敏,沈禹颖. 2015

[10]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刘建军,冯波,张宾. 2009

[11]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邹长明,高菊生,王伯仁,申华平. 2006

[12]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曹卫东,董春华,徐明岗,曾希柏,文石林. 2010

[13]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典型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研究. 马力,杨林章,沈明星,夏立忠,李运东,刘国华,殷士学. 2011

[14]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威,熊又升,徐祥玉,黄修荣,贺文杰,周剑雄,袁家富. 2018

[15]化肥有机肥配施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翰林,郭惠宝,杨业凤,施俭,陆利民,吕卫光. 2022

[16]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黄红英,曹金留,常志州,曹云. 2013

[17]缓释氮肥运筹对稻麦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许仙菊,马洪波,宁运旺,汪吉东,张永春. 2016

[18]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小祥,常志州,靳红梅,沈明星,陆长婴,王海候. 2017

[19]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浦汉春,陈留根,任立凯,秦裕营,梁长东,谭一罗,苏文英,刘红江,杨和川. 2018

[20]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稳产减氮潜力初探. 董瑜皎,袁江,母炜,吕世华.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