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苍兰新株系红玉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远华

作者: 罗远华;方能炎;樊荣辉;叶秀仙;钟淮钦;林兵;林榕燕;吴建设;黄敏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苍兰;新株系;红玉;选育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0 年 35 卷 009 期

页码: 937-9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选育花色新、适应性好、耐逆性强的小苍兰新品种,优化小苍兰品种结构,满足消费者对新花色小苍兰品种的需求.[方法]2006年3月,以荷兰引进的红色品种Red Lion为母本,以紫色品种Royal Blue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3月优选出紫红色目标杂交F1单株R1B1-1,2008–2012年经多代无性系筛选、扩繁,性状稳定,定名为红玉;2013–2015年红玉与双亲进行品比试验,2016年SRAP分子鉴定证实红玉为其父母本的真实杂交后代,2017–2019年红玉进行多点试验.[结果]选育出小苍兰新株系红玉(Freesia hybrida'Red Jade'),该株系在福州、福清、政和等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花期30~40 d;花被片上表面为紫红色(RHS:N74A),花喉部上表面为黄色(RHS:14A);平均叶长41.8 cm、花茎长41.3 cm、花茎粗4.9 mm、分枝数3.9个、主花序长7.2 cm、主花序小花数8.9朵、花径3.9 cm、繁殖系数6.7;适应性好,耐逆性强,适宜在福建无霜冻及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结论]有性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是小苍兰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分类号: S682.31

  • 相关文献

[1]大果优质南酸枣新株系‘南酸枣3号’选育研究. 韦晓霞,吴如健,胡菡青,钟秋珍,陈瑾. 2009

[2]小苍兰新品种'红钻'的选育. 罗远华,樊荣辉,叶秀仙,方能炎,黄敏玲. 2020

[3]樱桃番茄新品种红玉的选育. 田如霞,乔燕祥,周建萍,张海平,曹丽萍. 2015

[4]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5]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6]Chi基因导人对转Bt棉花抗病虫性的影响. 卢美光,王志兴,贾士荣,邹亚飞,程红梅,孙文姬. 2004

[7]特晚熟龙眼优良新株系性状观察及评价. 李杨瑞,余梅先,罗瑞鸿. 2003

[8]24个茶树优良新株系扦插繁殖能力早期鉴定. 段继华,雷雨,罗意,黄飞毅,康彦凯,李赛君. 2017

[9]球兰和小苍兰居室盆栽技术. 张铁华,张加延. 2010

[10]含抗坏血酸保鲜剂对小苍兰切花几个衰老指标的影响. 苏军,叶文. 1997

[11]化学药剂预处理对小苍兰蕾期切花的保鲜效果. 陈诗林,黄敏玲. 1991

[12]~(60)Co-γ射线对小苍兰的生物学效应. 刘玲,王丹,黎熠睿,闵可怜,陈敏,张继文,邓善文,黎青,向毅,李建伟. 2019

[13]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叶秀仙,吴建设. 2009

[14]多效唑对小苍兰株型、开花及仔球繁育的影响. 罗远华,叶秀仙,黄敏玲,吴建设. 2011

[15]小苍兰芳樟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樊荣辉,黄敏玲,钟淮钦,罗远华. 2016

[16]小苍兰品种花香成分分析. 林榕燕,钟淮钦,黄敏玲,罗远华,林兵. 2016

[17]小苍兰3种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樊荣辉,黄敏玲,吴建设,罗远华. 2012

[18]苏棉22芽黄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王为,潘宗瑾,陈建平. 2010

[19]耐寒草莓新品种选育初报. 孙瑞芬,李堃,石慧芹,张敏聪,刘学慧. 2003

[20]杏新品种"国强"的选育. 张玉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