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甲噁唑对绿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毒理学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倩

作者: 熊倩;田斐;刘芳;张林宝;张喆;陈海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微藻;毒理学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生物大分子变化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24 年 03 期

页码: 342-3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 SMX)常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治疗,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广泛检出。绿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其灵敏度较高而常用作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然而,目前关于SMX对绿藻的毒性研究普遍以传统毒性测试为主,缺乏对其生物大分子水平毒性效应的深入认识。本研究结合藻类生长抑制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分析深入探究SMX对绿藻生物大分子水平的毒性作用机制。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MX对3株绿藻的EC_(50)(置信度95%)依次为斜生栅藻(8.53 mg·L~(-1))<四尾栅藻(14.30 mg·L~(-1))<尖细栅藻(90.45 mg·L~(-1))。基于FTIR分析发现,SMX暴露引起绿藻生物大分子发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脂质水平上,脂质发生过氧化、改变脂肪酸烷基链长度,进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蛋白质水平上,酰胺Ⅰ和酰胺Ⅱ的变化揭示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DNA水平上,DNA构型发生变化,由常见的B-DNA型转换为能抵御外界干扰A-DNA型。3株绿藻在生物大分子水平对SMX暴露的响应差异可能与其细胞壁结构组成差异有关。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及毒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张伟,齐素贞,薛晓锋,邱立红. 2022

[2]磺胺甲噁唑与吉富罗非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王赛赛,宋怿,程波. 2018

[3]磺胺甲噁唑与吉富罗非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王赛赛,宋怿,程波. 2018

[4]生物炭颗粒的分级提取、表征及其对磺胺甲噁唑的吸附性能研究. 韩旸,多立安,刘仲齐,廉菲. 2017

[5]生物炭颗粒的分级提取、表征及其对磺胺甲噁唑的吸附性能研究. 韩旸,多立安,刘仲齐,廉菲. 2016

[6]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在青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规律. 邓建朝,丁军伟,杨贤庆,李来好,胡晓,吴燕燕,陈胜军,杨少玲,赵庆志. 2018

[7]磺胺甲噁唑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免疫金标试纸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宣兵,张改平,刘庆堂,彩鸿翔,杨继飞,滕蔓,邓瑞广,侯玉泽,王自良. 2009

[8]磺胺甲噁唑残留检测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 刘宣兵,张改平,王斌,滕曼,邓瑞广,侯玉泽,邢广旭,杨继飞. 2009

[9]磺胺甲噁唑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浓度研究. 袁科平,艾晓辉. 2008

[10]基于FTIR的三倍体罗汉果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闫海锋,蒋水元,孔德鑫,黄夕洋. 2014

[11]基于长光程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规律的FTIR光谱法研究. 肖广东,郑玲,董大明,张东彦,张保华,廖同庆. 2015

[12]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吕伟奇,张霁,赵艳丽,王元忠. 2016

[13]红外光谱技术在滇龙胆栽培方式选择上的应用. 米丽菊,张霁,左智天,王元忠,李富生. 2017

[14]糙皮侧耳降解玉米秸秆过程的光谱学研究. 陈颖,孟繁瑞,范寰. 2014

[1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融合对牛肝菌种类的鉴别. 姚森,刘鸿高,李涛,李杰庆,王元忠. 2018

[16]VD_3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的多重光谱分析与计算. 陈爽,王小丹,李瑞,孙洪蕊,王喜波,江连洲. 2019

[17]热处理对酶解蛋黄液功能特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李欢欢,陈伊凡,张晋,唐宏刚,刘旭明,陆顺方,陈黎洪. 2020

[18]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组分改性石油沥青. 宋真真,孙鸣,黄晔,吕波,苏小平,钟姣姣,赵香龙,马晓迅. 2017

[19]东北4种典型土壤粘粒矿物的初步表征. 隽英华,武志杰,陈利军,汪仁,宫亮,包红静,刘艳. 2010

[20]蚕豆病害叶的FTIR研究(英文). 李志永,刘刚,李伦,欧全宏,赵兴祥,张黎,周湘萍,汪禄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