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揉搓式花生脱壳装置研制与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秀杰

作者: 李秀杰;孙千涛;刘龙;刘道奇;钱凯;陈凯阳;王东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脱壳装置;往复式揉搓;花生

期刊名称: 农机化研究

ISSN: 1003-188X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25-1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现有花生脱壳装置存在脱净率低、机械损伤率高、品种适应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往复揉搓式花生脱壳装置。以豫花22为试验对象,对脱壳工作原理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利用最佳设计尺寸优选法和运动图解分析法分析确定了当最小脱壳间隙为12mm、编织筛网正方形网孔边长为14mm、减速机转速为70r/min及摇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5°时,脱壳性能较佳。采用上述最佳结构设计参数,对该装置进行综合性能试验,脱壳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脱净率为98.4%,破损率为2.7%,发芽率为98.2%,满足行业花生脱壳质量要求。圆点橡胶疲劳损伤试验表明:往复式花生脱壳装置累计作业75h后,已不利于花生继续脱壳作业,应及时进行更换。该装置的试制成功可为花生脱壳装置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分类号: S226.4

  • 相关文献

[1]脱壳间隙自由可调式花生脱壳装置设计与试验. 吴亚滨,孙千涛,刘龙,刘道奇,钱凯,陈凯阳,孙文喜,王东伟,张玺. 2024

[2]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严敦余. 2000

[3]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孙爱香,葛宝明. 2000

[4]花生不同品种与覆膜方式效果初报. 姚刚,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杨秀江,李正强. 2016

[5]特谱唑在花生上应用的技术与效果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刘歧茂,赵敦田. 2000

[6]EMS诱变选育花生新品种-花育40号. 唐月异,王秀贞,吴琪,杨珍,宋国生,王传堂. 2014

[7]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孙奎香. 2009

[8]氯化苦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宋文武,宋连生,于晓春,姜玉笑,王寿义,陈东和. 2002

[9]花生南繁栽培技术. 张忠信,董文召,臧秀旺,徐静,韩锁义. 2008

[10]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的条件优化. 任艳,李磊,崔潇,王辉,石延茂,李双铃,刘杰,袁美. 2012

[11]木质素铁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陈川,庄春,孙春梅,邵文奇,张山泉,丁国霞. 2008

[12]花生在赤峰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探. 张晓荣,曹磊,王会才,魏云山,丁素荣. 2012

[13]适宜上海地区的花生设施栽培技术. 田益华,龚小华,黄健,王倩. 2016

[14]贵州省小宗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及评价. 李正强,冉启湖,任庭波,郭贵敏. 1996

[15]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效果初探.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2013

[16]分子标记和近红外技术辅助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66. 王秀贞,唐月异,吴琪,朱立贵,孙全喜,王志伟,宫清轩,徐建志,于树涛,房超琦,王传堂. 2016

[17]黔花生二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杨顺国,简宇任. 2011

[18]木酢液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研究简报. 石延茂,董炜博,王辉,徐德坤,何雄奎. 2004

[19]60CoΥ射线辐照改良兰娜型花生的性状选择. 李正超,邱庆树. 1998

[20]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调控作用. 张舒,彭超美,许凌风,方锡文,邹春华,何世民,郭茂禄,陈其志.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