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背飞虱标记释放回收试验与轨迹模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慧梅

作者: 沈慧梅;李向永;谌爱东;赵雪晴;尹艳琼;吕建平;翟保平;田维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背飞虱;释放回收试验;轨迹模拟;降落机制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93-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阐明云南省内白背飞虱的迁飞路径,于2012年5月下旬在云南勐海县勐遮镇曼燕村开展了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标记释放回收试验。试验后共收集全省31个站点测报灯下飞虱虫体,经过室内显微镜镜检,确认在耿马站、双江站分别收到标记虫1头、2头。借助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局与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共同开发研制的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模型HYSPLIT和气象图形分析软件GrADS对这两个迁飞过程进行迁飞路径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5月下旬勐海白背飞虱迁出种群可以进入滇西南临沧稻区,白背飞虱的实际迁飞路径与HYSPLIT轨迹模拟结果一致;2)两个迁飞过程中因运载气流不强,迁飞距离均不远,西南气流与东南气流的辐合交汇是导致集中降虫的主要气象因子。这些结果不仅可以明确云南省内白背飞虱的实际迁飞路线,亦可证实通过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进行白背飞虱迁飞路径研究的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手段。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2009年云南省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与降落机制. 沈慧梅,吕建平,周金玉,张孝羲,程遐年,翟保平. 2011

[2]云南师宗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与降落机制. 郑大兵,崔茂虎,何洪平,沈慧梅,胡高,陈晓,翟保平. 2014

[3]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沈慧梅,陈晓,胡高,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2011

[4]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地及降落机制分析. 韦加贵,张云慧,李庆,程登发. 2012

[5]滇东南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与降落机制. 徐兰珍,谌爱东,赵雪晴,翟保平. 2016

[6]滇东南富宁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过程与虫源地分析. 沈慧梅,谌爱东,赵雪晴,尹艳琼,李向永,韦家贵. 2014

[7]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黄次伟,冯炳灿,陈建明. 1994

[8]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熊战之,刘伟中,张凯,赵桂东. 2015

[9]双季稻白背飞虱的被寄生率暨存活率分析. 祝增荣,陈建明,程家安,黄次伟,华丘林. 2004

[10]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金剑雪,金道超,李文红,程英,李凤良,曾义玲,刘莉. 2017

[11]白背飞虱的迁飞生物学:安徽潜山个例分析. 杨帆,郑大兵,赵习,王丽,徐杨洋,齐国君,徐劲峰,吴彩玲,张孝羲,程遐年,翟保平. 2011

[12]近两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 李文红,李凤良,金剑雪,程英,胡月,曾义玲,向占群,刘莉. 2015

[13]贵州省白背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现状分析. 金剑雪,金道超,李文红,程英,李凤良,周宇航,曾义玲,刘莉. 2017

[14]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5]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陈洁,李桂亭,刘光杰,张磊,张新才. 2005

[16]杂交稻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研究. 肖放华,彭兆普,李宣铿. 1992

[17]早稻穗期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李华. 1993

[18]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丁宗泽,李飞. 1999

[19]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产卵的影响. 俞晓平,巫国瑞,胡萃. 1990

[20]甲维·毒死蜱不同剂型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蜘蛛安全性评价. 束兆林,赵来成,缪康,吉沐祥,端木和林,束华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