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洪

作者: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郗小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8 年 22 期

页码: 31-36

摘要: 为了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玉米品种,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4份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其穗长、穗粗、轴粗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19%~58.72%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0),秃尖长与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6);通径分析表明,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穗长、轴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秃尖长因子>行粒数因子>穗行数因子>穗粗因子。因此,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应重视行粒数多、果穗较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同时要关注千粒重,并注意性状间的协调发展,以便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高原粳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蒋聪,段玉云,杨旭昆,吴志刚,邹茜. 2020

[2]国外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周子馨,王娟,贾东海,兰海燕,陈跃华. 2017

[3]近10年国家水稻区试遵义点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王玮,刘杰,钟光跃,李耘. 2015

[4]野生仙人掌果实主要农艺性状与果实可食率关系的多重分析. 张慧君,葛宇. 2016

[5]玉米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孙殷会. 2007

[6]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黄长玲. 2010

[7]玉米倒伏与植株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 王亮,丰光,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2016

[8]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2018

[9]28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及穗部性状研究. 蒋辅燕,陈洪梅,张培高,汪燕芬,田俊明,番兴明. 2013

[10]中国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蔡海亚,刘国湘,游艾青,徐得泽,周雷,符友知,张兴中,焦春海. 2016

[11]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李浩杰,崔成,柴靓,蒋俊,敬树忠,张锦芳,蒋梁材. 2019

[12]不同核桃品种脂肪酸组分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李群,张倩茹,尹蓉,王贤萍,胡晓军,高忠东,段泽敏. 2017

[13]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郭惊涛,孟平红,吴康云,邓英. 2012

[14]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陈能刚,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 2010

[15]黔豆08002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黄建斌,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 2017

[16]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冯营. 2010

[17]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2008

[18]薹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 2012

[19]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禹凯,王显瑞,陈高勋,赵敏,李书田. 2014

[20]甜瓜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分析. 白戈,王志民,李秀秀.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