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叶病毒引发大豆不同症状的生理特性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锴

作者: 张锴;王宇;王涛;高乐;任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超微结构;水杨酸;症状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17 年 47 卷 03 期

页码: 325-3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接种3个SMV株系后分别表现无症状、花叶和坏死症状的大豆品系浙A8901为材料,研究3类症状叶片的生理指标差异,包括细胞超微结构、H_2O_2积累、水杨酸(SA)含量、光合作用及细胞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无症状叶片细胞中除叶绿体片层结构轻微扭曲外,其它细胞结构未见异常;CeCl_3标记H_2O_2电镜观察,发现H_2O_2仅在细胞壁外侧少量积累;在接种1d后SA含量较对照显著升高。花叶症状叶片细胞中出现髓鞘状结构和多泡体结构,核膜边缘有染色质凝集现象;细胞壁外侧观察到较多H_2O_2的积累;SA含量在接种后第2 d较对照显著增加。坏死症状叶片中细胞变形严重,细胞器解体,在细胞壁外侧和细胞质中均观察到H_2O_2的大量积累;接种后第2 d SA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三类症状叶片的光合速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

分类号: S432.4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大豆SMV的采集与分布研究. 陈立君. 2009

[2]SMV3对抗感大豆品种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王春英,栾非时. 2009

[3]外源SA对低温下杏花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俊环,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姜凤超. 2014

[4]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NIb蛋白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张淋淋,李小宇,张春雨,尤晴,张正坤. 2016

[5]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王大刚,马莹,刘宁,郑桂杰,杨中路,杨永庆,智海剑. 2012

[6]东北地区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衣壳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王永志,苏颖,米丽娟,张伟,宋淑云,高旭东,刘颖,张正坤,董英山,李启云. 2011

[7]基于大豆花叶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许宗宏,郝青南,陈李淼,孙佃臣,田星星,单志慧. 2010

[8]大豆花叶病毒的越冬寄主. 周建农,蒋伶活,濮祖芹,曹琦. 1991

[9]大豆花叶病毒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李小宇,张春雨,张伟,苏前富,苏颖,张金花,李建平,王永志. 2019

[10]山东济宁大豆病毒病的病原鉴定研究. 赵小慧,吴茜,陈正强,刘冲,邢锦城,陶小荣. 2021

[11]50份大豆花叶病毒抗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张子戌,王帅,齐广勋,王英男,赵洪锟,刘晓冬,袁翠平,王玉民,朴世领. 2020

[12]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2019

[13]小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陈新,崔晓艳,袁星星,万建民,翟虎渠. 2015

[14]大豆有翅蚜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的趋势研究. 赵彤华,洪玲,钟涛,徐蕾,许国庆. 2023

[15]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杨永庆,郑桂杰,智海剑,李小红. 2013

[16]安徽省SMV株系的鉴定及其抗源筛选. 王大刚,李华伟,智海剑,田震,胡晨,胡国玉,黄志平,张磊. 2014

[17]大豆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黎昊雁,陈炯,陈剑平. 2003

[18]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发掘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张雪,罗俊杰,欧巧明,何瑞,李兰兰,祁旭升. 2022

[19]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 2001

[20]大豆品系抗SMV评价及亲本来源分析. 王大刚,陈圣男,李杰坤,吴倩,胡国玉,黄志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