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模式不同行比配置生理生态及经济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成达

作者: 卢成达;郭志利;李阳;孙迪;张丽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行比;生态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33 期

页码: 67-7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实现玉米间作马铃薯立体种植模式的产量和产值最大化,进行了模式不同行比配置试验,筛选出较单作马铃薯和单作玉米增产程度最高的玉米马铃薯行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行比(玉米:马铃薯)为1:7的配置能够保证马铃薯在间作环境下实现其群体生产能力;又能够利用马铃薯上层的光热气资源提升玉米产量,最大程度的发挥玉米的单产潜力;1:7配置条带间光合有效辐射、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和生物、产量性状的测定值均高于其他行比处理。

分类号: S513`S532

  • 相关文献

[1]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璐,何录秋,杨学乐. 2021

[2]等带宽间作模式下不同玉米花生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 梁满,沈一,刘永惠,沈悦,张旭尧,陈志德. 2024

[3]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马铃薯不同间作方式研究. 左忠,冯立荣,王峰,张亚红,梁永生. 2009

[4]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2011

[5]拉萨市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曾钰婷,刘正玉,斯年,许娟妮,谭淑琼,卫华. 2012

[6]马铃薯/玉米间作对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金建新,何进勤,冯付军,黄建成,罗昀,桂林国. 2019

[7]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态生理的影响. 段友臣,李根英,孟庆华. 2004

[8]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的株行距优化配置研究.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杨春杰. 2014

[9]"津单"系列玉米品种制种试验. 杨兆顺,吴俊强. 2013

[10]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类型及其品种的地理和生态分布. 伍少云,孙荣,奉有壁. 2004

[11]2种间作模式对棉花、马铃薯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2019

[12]旱地立式深旋耕作马铃薯间作绿肥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王红丽,侯慧芝. 2020

[13]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 2010

[14]甘蔗间种马铃薯对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 刀静梅,刘少春,樊仙,张跃彬,郭家文,李如丹,高欣欣. 2013

[15]凉山州花椒间作马铃薯种植模式下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 李洪浩,淳俊,林长彬,席亚东,王燕平,王晓黎. 2020

[16]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吴再辉,肖力力,田山君. 2021

[17]红芸豆与马铃薯间作模式研究. 靳建刚. 2014

[18]马铃薯同大豆间作防控大豆蚜的两种人工调控措施. 杨晓贺. 2013

[19]种植制度对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李焕春,严昌荣,赵沛义,妥德宝,张君. 2012

[20]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蚕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罗爱花,陆立银,谢奎忠,胡新元.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