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变异系生物学特性及胚乳蛋白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亚馥

作者: 王亚馥;陈克明;焦成瑾;周文麟;倪建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外源DNA;生物学特性;胚乳蛋白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5 年 04 期

页码: 404-4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应用受粉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高粱DNA和抗逆性强的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小麦,结果在不同组合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在三个组合中已选育出几个稳定遗传的优良变异系,其生物学性状大多是介于原受体和供体之间.主要特性是叶功能期延长,籽粒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增加,增产显著,抗锈病能力增强等;其胚乳蛋白电泳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变异系中产生了新的蛋白质组分,而且A区和B区增加的是蛋白质群,相反原受体68-73-20-3中W_2和D蛋白质组分在变异系89108-10中消失,还有蛋白质组分迁移率发生改变等.进一步分析表明.蛋白质组分变异除少量是来自供体外,大量是小麦系谱中原有蛋白质组分的增减变化.由此推测,外源DNA导入后受体后代发生广泛变异的机理可能是供体基因转移和外源DNA片段“重组插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类号: S188

  • 相关文献

[1]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李兰兰,欧巧明,陈军,厚毅清,王炜,罗俊杰,陈秀兰. 2022

[2]野生稻种子胚乳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的确立. 孙一丁,章成,黄兴奇,王玲仙,程在全. 2008

[3]小麦热激转录因子TaHsfA1亚家族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耐热性分析. 刘然,孟祥照,苑赛男,李国良,杨阳,段硕楠,张华宁,郭秀林. 2022

[4]麦田棉铃虫研究. 王东升,郑王义. 1998

[5]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马广约,王丽芳,王绍义. 2001

[6]小麦特殊遗传材料核心样品的建立. 刘旭,马缘生,谭富娟,范传珠. 2000

[7]蓝、紫粒小麦遗传资源的染色体组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孟雅宁,兰素缺,张业伦,刘玉平. 2011

[8]雪腐微座孢引起新疆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莉,周小云,鄢蓉,张军高,李进,梁晶,龚静云,杜雨,马德英,雷斌. 2024

[9]转基因技术在我国主要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金艳,李刚,汪由. 2005

[10]玉米外源DNA导入后代的原位杂交检测. 王金艳,杨立国,汪由,马骏,安颖蔚,肇莹. 2007

[11]利用外源DNA导入新技术选育玉米新品系及杂交种. 杨立国,王金艳,石太渊,汪由,蒋文春. 2005

[12]外源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D_0代变异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张慧英,韦家川,吴子恺,郝小琴,王小敏. 2006

[13]利用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创造变异的研究. 安颖蔚,张宝石,杨立国. 2007

[14]外源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Do代变异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张慧英,韦家川,吴子恺,郝小琴,王小敏. 2006

[15]精子载体法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路立里,郝耿,於建国,马帧,杨会国. 2010

[16]外源DNA导入麦类作物结实率的研究. 李兴林,王晓娟. 2006

[17]外源DNA直接导入玉米的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冯世康,陈成斌,赖群珍 ,陈超君,张平刚. 2001

[18]甘蔗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吕平,庾韦花,郝小琴,王邕. 2006

[19]棉花DNA遗传转化系的农艺性状变异和SSR标记分析. 潘兆娥,孙君灵,周忠丽,庞保印. 2004

[20]山羊精子结合和内化外源DNA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叶华虎,刘彦,刘珠果,宋维平,卢建申,周艳荣,绳纪坡,邓继先.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