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018年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旗
作者: 李旗;陈云江;格桑卓玛;扎西罗布;甘雅文;庄达彬;姚新华;唐天文;孙晓铭;潘开文;张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SN: 1006-687X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06 期
页码: 1263-12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兼有碳源和碳汇功能,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8-2018年农业投入-产出的相关统计数据,研究青藏高原19个市(州)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与碳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8-2018年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从565.64×10~3 t增加到1 320.07×10~3 t,增长率为133.38%;化肥是最大的排放源,占比达到61.7%.碳吸收量从1 481.96×10~3 t增长到2 791.83×10~3 t,增长率约为88.39%,主要由青稞和小麦贡献,占比为53.7%.碳足迹从435.15×10~3 hm2增长到700.82×10~3 hm2,增长了61.05%,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区域集中于东北部、东部和西南部. 1988-2018年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碳盈余状态,但碳固存能力随时间增加而降低.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农作物产量、农业人口数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对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贡献最大的正向驱动因子,而农业产业结构和机械化水平对碳足迹则有抑制作用.综上,30年间,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吸收量和碳足迹表现出增加趋势,但碳汇功能正在逐步减弱;应从优化农资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种植结构等方面进行调节,进而促进青藏高原农业的低碳发展.(图10表4参70)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3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碳足迹变化. 郝小雨. 2021
[2]2006—2015年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分析. 杭晓宁,张健,胡留杰,罗佳,马连杰,廖敦秀. 2018
[3]保水剂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何方. 2015
[4]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艳春,王成己,叶菁,王义祥,黄毅斌. 2014
[5]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 以2010-2020年为例. 李梦琦,肖辉,张慧,程文娟,赵杰,王立艳,董昱辰. 2023
[6]天津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变化研究. 李梦琦,张慧,赵杰,王立艳,董昱辰,肖辉. 2023
[7]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修圣智,李艳,魏丹,刘康萌,李硕,胡钰,金梁,丁建莉,杨振国. 2025
[8]基于碳足迹分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田种植业特征. 张变华,靳东升,郜春花. 2019
[9]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黄晓敏,陈长青,陈铭洲,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郑成岩,张卫建. 2016
[10]低碳经济与绒毛用羊业发展之路. 岳耀敬,杨博辉,王天翔,牛春娥,郭婷婷,孙晓萍,郎侠,刘建斌,冯瑞林,郭健. 2012
[11]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颜鹏,胡强,冷杨,董雅洁,黄福印,罗莹,张洁,李征珍,张少博,付建玉,李鑫. 2025
[12]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学考察研究专题进展(二). 潘开文,王学经,唐亚伟,沈裕虎,张林,潘志芬. 2024
[13]基于解构模型的2000—2014年甘肃省碳排放核算与分析. 张治会,李全新. 2018
[14]宁夏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王微,杨淑婷,海云瑞. 2025
[15]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效应研究进展. 汪慧泉,杨国英,顾克军. 2024
[16]基于统计资料的桑园碳汇估算模型的构建——以四川省为例. 王谢,邓清,周婧,唐甜,胡立志,李瑞,张建华. 2022
[17]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2015
[18]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王农,樊娟,刘春光,戴礼洪,周莉. 2008
[19]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锌素的平衡分析.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20]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作者:刘茂;张林;蒋鹏;郭晓艺;郑雪彬;周兴兵;朱永川;郭长春;田绍平;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施肥效率;复混肥;产量
-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景梅;刘佳;杨晓云;李绍祥;张翠萍;张林;刘琨;朱润云;丁明亮
关键词:’云麦114’;弱筋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茎蘖动态
-
宜宾市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作者:徐麟;张林;张家豪;郭威;王钰潇;李春亮;龚永昌
关键词:高粱;大豆;种植模式;经济产值
-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者:储昭康;王世济;毕健健;张林;彭晨;陈翔;武文明
关键词:播期;夏玉米;穗粒数;灌浆特性;产量
-
SAPEI在皖北夏玉米苗期涝渍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许莹;王晓东;王猛;张林;王世济;武文明
关键词: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苗期涝渍指标;夏玉米;皖北地区
-
威宁自治县夏播饲用油菜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钟伟;王婧泽;王涛;张林;吴宇瑶;代文东
关键词:威宁自治县;饲用油菜;生物量;施氮量;品种;播期
-
豆粕菌剂与土壤调理剂混用改善衰弱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
作者:寿林飞;韩昊;张林;孔海民;李岗;戚行江;俞浙萍;任海英
关键词:杨梅(Myrica rubra);衰弱病;豆粕菌剂;土壤调理剂;营养生长;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