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识别及分散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静

作者: 王静;佘永新;金芬;邵华;陈铭学;金茂俊;王培龙;杨锚;杜欣蔚;王淼;牟仁祥;李国营;王荣艳;吕晓玲;史晓梅;刘佳佳;李辉;崔大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样品前处理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分子识别;磺酰脲类;激动剂;合成体系;三嗪类;处理方法

期刊名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此成果在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体系、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研制、表面等离子共振分子印迹敏感芯片创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QuEChERS高通量前处理方法上有重要进步。成功研制出针对17种三嗪类、3种磺酰脲类、氯霉素、三聚氰胺以及4种β-激动剂等5类分子印迹—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分子印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姚婷,李腾飞,秦玉昌,王静,赵祯,谷旭,佘永新. 2015

[2]纳川珠利在鸡体内的药动学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费陈忠,马丹朋,薛飞群,张可煜,张丽芳,王霄旸,王米,郑文丽,肖隧. 2015

[3]靶向Toll样受体4的小分子调节剂. 张晓铮,张天舒,崔凤超,李云琦,彭英华,王晓辉. 2016

[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T-2、ZEN及DON3种镰刀菌毒素. 张利强,曹赵云,赵肖华,马有宁,陈铭学. 2012

[5]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 李建厂,李永红,张振兰,郭徐鹏,张耀文,赵鹏涛,赵小光. 2018

[6]基于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赵颖,刘洪美,卢静华,陆安祥,栾云霞. 2018

[7]丙草胺与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对稻苗安全性的影响. 柏连阳,吴秋明,罗宽,谭小平,姚文昌,周小毛. 2003

[8]瑞飞特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防除稻田杂草技术研究. 李璞. 1999

[9]2011~2012年度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新产品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概述. 张宏军,张文君,周欣欣,聂东兴,李香菊,金岩. 2013

[10]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抗性油菜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张维,浦惠明,胡茂龙,张洁夫,朱红利,高建芹. 2023

[11]NBS-LRR类抗病蛋白介导的植物抗病应答分子机制. 房卫平,谢德意,李志芳,李武,赵付安,孙瑶,段峥峥,杨晓杰. 2015

[12]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与水稻抗病基因识别的分子机理. 张帆,周永力. 2013

[13]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与水稻抗病基因识别的分子机理. 张帆,周永力. 2013

[14]鸡HspHsp90α可溶性表达及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亲和力的鉴定. 高祥,李辉,陈玉明,刘爱晶,吴甜甜. 2017

[15]无标记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传感快速测定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残留. 肖志明,孙铭雪,姚婷,李彦伸,黄骅,王石,索德成,樊霞. 2023

[16]Cry1B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定点突变及生物活性分析. 仲建锋,李兴奎,徐重新,张霄,刘贤金. 2021

[17]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在生命研究中的应用. 孟庆石,劳文燕,潘映红. 2009

[18]用于抗生素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顿文涛,李勉,毕庆生,赵仲麟,袁超,李淑英. 2013

[19]王水浸提ICP-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元素. 蔡彦明,刘凤枝,刘保峰,刘铭. 2006

[20]食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青,黄铮.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