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典型土壤冬小麦生育前期氨挥发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水清

作者: 张水清;张博;岳克;孙贇;张秀玲;林杉;黄绍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氨挥发;生物质炭;化肥;华北平原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1005-4944

年卷期: 2021 年 38 卷 001 期

页码: 127-134

摘要: 为了探明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挥发的影响,以该区域4种典型土壤(水稻土、砂姜黑土、褐土、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区试验,设置了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生物质炭(BC)、化肥配施生物质炭(BC+NPK)4个处理,于冬小麦生育前期观测土壤氨挥发损失,分析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pH和温度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壤单施化肥处理氨挥发累积损失分别为2.70、3.14、2.90、4.00 kg N·hm-2,占施氮量的比例(氨挥发损失率)为3.3%、3.8%、3.5%、4.9%.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生物质炭可以降低砂姜黑土(15.3%)和潮土(14.8%)的氨挥发损失,但增加了水稻土(3.0%)和褐土(6.9%)氨挥发.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升土壤pH值和土壤温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决定生物质炭对土壤氨挥发增减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在华北平原砂姜黑土和潮土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生育前期土壤氨挥发.

分类号: S512.11%S153

  • 相关文献

[1]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典型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张秀玲,孙贇,张水清,岳克,曹红亮,林杉. 2019

[2]施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刘宏元,张爱平,王永生,杨世琦,邢磊,杨正礼. 2019

[3]基于RZWQM模型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土壤硝态氮淋溶和氨挥发评估方法研究. 沈仕洲,张克强,王风,赖睿特,颜青,杨涵博. 2018

[4]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王海候,沈明星,凃荣文,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 2014

[5]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7

[6]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菊梅,徐明岗,秦道珠,李冬初,宝川靖和,八木一行. 2005

[7]红壤双季稻田不同施肥下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李菊梅,李冬初,徐明岗,申华平,秦道珠. 2008

[8]华北平原地区松花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单晓政,文正华,张小丽,刘莉莉,江汉民,姚星伟,牛国保,孙德岭. 2019

[9]碳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秸秆腐解、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黄涛,仇少君,杜娟,史振侠,巨晓棠. 2013

[10]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杨再洁,史磊刚,文新亚,陈阜. 2013

[11]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温延臣,张曰东,袁亮,李伟,李燕青,林治安,赵秉强. 2018

[12]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区冬小麦种植综合效应探讨. 王慧军,张喜英. 2020

[13]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张经廷,吕丽华,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姚海坡,贾秀领. 2019

[14]~(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15]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在华北冬小麦水氮配置中的应用. 张经廷,吕丽华,张丽华,董志强,姚艳荣,姚海坡,申海平,贾秀领. 2019

[16]降水因素导致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敏感期分析. 李小涵,武建军,雷添杰,周洪奎. 2020

[17]基于SPEI_KC的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干旱特征分析. 马雪晴,胡琦,王靖,潘学标,张君,王晓晨,胡莉婷,和骅芸,李蓉,邢梦媛. 2020

[18]喷灌洒水与施肥均匀性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久生,饶敏杰. 2002

[19]基于AMSR-E数据估测华北平原及东北地区土壤田间持水量. 吴炳方,闫娜娜. 2012

[20]土下微膜覆盖与灌水管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与物质生产效果的影响. 何立谦,张维宏,张永升,曹彩云,李科江,杜雄.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