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小麦穗期蚜虫优势度和生态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宗北

作者: 黄宗北;张智;李祥瑞;朱勋;张爱环;张云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麦蚜;生态位;种间竞争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16-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华北小麦穗期主要蚜虫种类及其生态位,为京津冀地区小麦蚜虫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五点式和棋盘式取样法系统调查了河北廊坊小麦穗期不同蚜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及其在植株上的分布,利用生态位理论,计算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 3种优势蚜虫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禾谷缢管蚜的时空生态位最宽,其次为荻草谷网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其中禾谷缢管蚜的生态位宽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其他两种蚜虫呈下降趋势。不同蚜虫种类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其中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重叠度最大,为2.073 0,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重叠度最低,为1.656 4;随时间推移,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增强,禾谷缢管蚜与麦无网长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减弱,而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竞争关系相对稳定。荻草谷网蚜是当地小麦蚜虫主要优势种群,禾谷缢管蚜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与荻草谷网蚜竞争激烈,麦无网长管蚜时空生态位相对稳定。

分类号: S435.122.2

  • 相关文献

[1]晋南麦区麦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 范绍强,武银玉,连晋,王全亮,贾明光,李争艳,曹亚萍. 2019

[2]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2020

[3]大螟和黄螟在蔗苗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罗志明,申科,黄应昆,李文凤,尹炯,张荣跃,王晓燕,单红丽. 2014

[4]麦芽对不同抗性小麦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及其变异. 胡萃. 2001

[5]不同防治方法对麦蚜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李辉利,于广军,朱伟旗,徐哲莉,史峰,于立强,马亮,韦志英,高燕,王丽娜,王立涛,陈新峰,赵章武,赵聚莹. 2018

[6]土壤施硅对小麦和麦蚜的影响. 闫甲,王怡,李迁,王倩,谭晓玲,陈巨莲. 2020

[7]小麦叶片表面蜡质及其与品种抗蚜性的关系. 陈巨莲,程登发,原国辉. 2008

[8]抗黄矮病小麦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张增艳,辛志勇. 2005

[9]小麦抗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分析. 仇松英,张松令,史忠良,谢福来,高炜,史晓芳. 2011

[10]吡虫啉拌种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研究. 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王亚欣,代丽华,许桂明,马云华,潘文亮. 2011

[11]多乐磷防治麦蚜及白粉病药效试验研究. 屈会选,尹青云. 1994

[12]小麦-油菜邻作对麦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李川,武文卿,朱亮,张青文,刘小侠. 2011

[13]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杨崇良,路兴波,孙红炜. 2007

[14]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麦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李素娟,刘爱芝,茹桃勤,武予清,韩松. 2007

[15]小麦品种混植对白粉病、麦蚜及产量的影响. 鲁传涛,张忠山,马奇祥,何家泌. 1995

[16]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拌种防治麦蚜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 2013

[17]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路子云,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2014

[18]山西小麦穗蚜复合种群动态监测模型探讨. 李峰,裴雪霞,郑王义,谢成升,丁锐钦. 2011

[19]麦蚜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 倪汉祥,孙京端. 1998

[20]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李兰兰,欧巧明,陈军,厚毅清,王炜,罗俊杰,陈秀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