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株形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荣荣

作者: 马荣荣;许德海;王晓燕;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朱练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形;竞争优势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7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281-2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3-200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相比,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粳稻甬优6号的超高产与其生育期间株形特征及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生育前期,甬优6号的分蘖数介于籼、粳稻之间,消长平稳,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生育中期,植株的茎、鞘、叶生长快,生物量大,上3叶长而内卷挺立,群体上下受光态势好;生育后期,植株高大,茎秆粗壮,鞘叶长而抱秆紧密,茎基部节间短而厚重;成熟期,穗呈弧形,一、二次枝梗数特别多,粒多穗重,着粒密度适中,粒形偏团;各生育阶段的根冠比高。另外,对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邢运高,王宝祥,陈庭木,杨波,刘艳,徐波,孙志广,迟铭,李健,李景芳,方兆伟,卢百关,徐大勇. 2021

[2]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张强,李自超,吴长明,傅秀林,金京花. 2005

[3]辽宁省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特征比较分析. 王之旭,姜秀英,韩勇. 2015

[4]"京研"蔬菜良种. 丁海凤. 2007

[5]基于几何标记模型参数反演的作物株形敏感性分析. 赵春江,黄文江,穆西晗,王锦地,王纪华. 2009

[6]不同株穗形水稻超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研究. 张强,李自超,吴长明,傅秀林,金京花. 2006

[7]5个腰果无性系株形研究初报. 梁李宏,王金辉,黄海杰,黄伟坚,张中润. 2010

[8]基于插值法分析施肥量和留叶数对烤烟的影响. 朱经伟,张恒,刘青丽,彭友,刘艳霞,李寒,王新修,马亚欢,张燕,王红星,方正华,杨磊. 2024

[9]不同株形无花果生长结果性状分析. 鲁雪林,吴哲,王秀萍,李赵嘉,孟然,冯薇. 2021

[10]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张强,李自超,傅秀林,吴长明,金京花. 2005

[11]大穗高产型玉米新品种——劲单3号高产栽培技术. 文守云,张采波,余庭跃,袁盛储. 2023

[12]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李荣改,孟令启,冯瑞光,宁文书. 2000

[13]亚种间杂交稻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邓应德,翟少华,张海清,石书兵. 2016

[14]亚种间杂交稻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邓应德,翟少华,张海清,石书兵. 2015

[15]两个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研究. 邓应德,周飞捷,邓晓娟,肖层林. 2011

[16]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分配及其与筛管结构和细胞活性相关性研究综述. 尹超,石书兵,邓应德,张海清. 2014

[17]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吕川根,姚克敏,李霞,胡凝,邹江石. 2007

[18]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5

[19]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研究进展. 刘烨,陈秒,邓应德,肖层林. 2013

[20]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沈波,王熹.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