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负载铁前后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Cu、As淋失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萍萍

作者: 吴萍萍;李录久;李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重金属;砷;生物炭;负载铁生物炭;淋失;赋存形态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7 年 10 期

页码: 3959-39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复合污染土壤中Cd、Cu等阳离子重金属与As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迁移转化行为.本研究以负载铁前后的小麦秸秆生物炭作为修复材料,研究酸雨淋溶条件下两者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Cu、As淋失量及赋存形态的影响;通过分析淋滤液pH值、电导率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等,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负载铁生物炭均显著提高了淋滤液pH值和电导率.溶解性有机碳淋失量在生物炭处理中较对照(CK)处理提高3.4%~15.9%,而在负载铁生物炭处理中则降低27.3%~60.8%.与生物炭不同,负载铁生物炭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Cd、Cu和As的淋失,5%施用量下累积淋失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85.7%、19.0%和62.1%.对淋溶后土壤中重金属和As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施用生物炭促进了土壤中Cd和Cu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却使As由无定形及弱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向专性吸附态转化.负载铁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Cu和As含量,相较于CK处理酸提取态Cd、Cu和非专性吸附态As含量分别减少3.6%~13.4%、7.5%~24.4%和19.0%~58.8%,而可还原态Cd和残渣态Cu、As含量分别增加4.3%~43.3%、2.2%~18.1%和44.9%~53.5%,其中,5%施用量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而言,在5%施用量下,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Cu含量,却提高了As的迁移性和有效性;而负载铁生物炭既降低了酸雨淋溶条件下Cd、Cu、As的淋失,还促进了土壤中Cd、Cu、As由有效态向潜在有效态或稳定态转化,是修复重金属和砷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材料.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羊栖菜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镉形态的影响. 汪玉瑛,计海洋,吕豪豪,刘玉学,杨瑞芹,杨生茂. 2018

[2]不同有机物料对灌漠土重金属累积特征及作物效应的影响. 宋姿蓉,俄胜哲,袁金华,贾武霞,曾希柏,苏世鸣,白玲玉. 2019

[3]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砷及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张大文,罗林广,张莉,魏益华,唐利锋,陈云霞. 2014

[4]水稻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牟仁祥,陈铭学,朱智伟,应兴华. 2004

[5]生物炭对砷污染土壤中青稞生长及砷积累的影响. 潘崇双. 2024

[6]镧改性生物炭对砷污染红壤的修复效应及酶活性的影响. 谢金倪,李莲芳,吕鹏,王紫含,颜澳,康梦琦,周雪,叶婧. 2024

[7]三七及其中药制剂中砷和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林龙勇,于冰冰,廖晓勇,阎秀兰,张玉秀. 2013

[8]砷污染土壤原位钝化材料修复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童非,谢玉峰,张振华,张娜,朱阳春,樊广萍,刘丽珠,卢信,范如芹,陈静. 2019

[9]土壤镉和砷污染钝化修复材料及科学计量研究. 李英,朱司航,商建英,黄益宗. 2019

[10]毛头鬼伞子实体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性. 蔡丹凤,陈丹红,林桂荣,卢政辉,蔡志欣,林园,林应椿,陈美元,王泽生. 2011

[11]砷污染农田甜高粱对砷的累积特性.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吐尔逊·吐尔洪,阿扎提·阿布都古力,叶凯. 2013

[12]沙棘果中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侯霄,滑小赞,卫罡. 2014

[13]腐殖酸水溶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稻田的效果研究. 张子叶,谢运河,纪雄辉,田发祥,柳赛花,潘淑芳,李尝君,易红伟. 2021

[14]11种四省市售淡水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特征与污染状况评价. 吴迪,张龙飞,王梦圆,叶洪丽,田良良,史永富. 2023

[15]不同镉砷同步钝化剂对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效果研究(英文). 刘汇川,谢峥嵘,柳赛花,潘淑芳,纪雄辉,谢运河. 2023

[16]基于BCF的砷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周珍华,谷有君,刘汇川,胡文玲,黄蕊,柳赛花,田发祥,谢运河. 2022

[17]基于风险管理的镉砷污染稻田修复治理案例分析. 高嵩,易春丽,刘汇川,余泓,潘淑芳,谢运河. 2022

[18]水稻对镉和砷的吸收转运规律研究. 张子叶,纪雄辉,谢运河,柳赛花,田发祥,易红伟. 2020

[19]应急性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刘湘军,刘汇川,刘嫦娥,王平艳,易春丽,李海英,余泓,潘淑芳,谢运河. 2021

[20]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中后期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刘兰英,吕新,李莹,黄薇,刘朋虎,罗土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