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动态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俏

作者: 苏俏;杨永庆;李玉荣;程增书;宋亚辉;金欣欣;王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脂肪酸;含油量;籽仁发育;相关性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23 年 46 卷 004 期

页码: 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高油酸花生品种中含油量及脂肪酸的形成规律,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 22 号'为对照,对高油酸花生品种中含油量和 8 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花生籽仁 3 个发育时期的含油量测定结果显示,2 类花生品种在荚果形成期,干物质中含油量迅速上升,在荚果充实期缓慢增加,到荚果成熟期后,含油量基本上趋于稳定,表明 2 种类型的花生品种含油量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2 类花生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为主,总占比约 90%,其中高油酸和普通花生品种中油酸含量占比均值分别为 82.04%和 43.84%,主要脂肪酸成分间差异极显著.8 种脂肪酸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数脂肪酸成分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 0~0.99 之间.其中油酸与棕榈酸和亚油酸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与花生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 0.25~0.49 之间,而与硬脂酸和花生烯酸不相关.脂肪酸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比的变化趋势在2类花生品种间差异均显著不同,其它 5 种脂肪酸占比动态变化趋势在高油酸和普通花生品种中基本一致,表明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是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高油酸花生形成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有力参考.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高油酸花生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积累动态分析. 高伟,吕登宇,苗利娟,石磊,黄冰艳,张毛宁,房元瑾,王娟,齐飞艳,董文召,张新友. 2023

[2]花生含油量、脂肪酸含量、油亚比和碘值的广义遗传力分析. 王传堂,杜祖波,李卫青,李秋,王志伟,胡东青,杨同荣,唐月异,王秀贞,吴琪. 2019

[3]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郭建斌,李威涛,丁膺宾,徐思亮,淮东欣,刘念,陈伟刚,黄莉,罗怀勇,周小静,雷永,姜慧芳. 2020

[4]超高产田花生籽仁发育动态初探. 张佳蕾,张倩,王建国,郭峰,唐朝辉,李新国,万书波. 2021

[5]紫苏种子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商志伟,赵云,沈奇,王仙萍,徐静,杨森,田世刚,温贺. 2017

[6]黑、白芝麻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贾斌,王允,尹海燕,尚兵,潘向磊,王会锋,李淑芳,刘冬梅,魏红,冯书惠,刘继红. 2020

[7]紫苏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沈奇,王仙萍,杨森,商志伟,杜才富. 2019

[8]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高建芹,张洁夫,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 2007

[9]橡胶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尹桂豪,曹建华,张世瑞. 2009

[10]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脂肪酸和提高植物含油量的研究进展. 夏晗,王兴军,李孟军,肖寒. 2010

[11]青海红花资源研究. 田正科,李秀萍,安风云,杜德志,侯玉兰. 1993

[12]不同花生品种白藜芦醇含量鉴定评价. 陈海文,徐思亮,郭建斌,陈伟刚,罗怀勇,刘念,黄莉,周小静,吴贝,姜成红,任小平,姜慧芳. 2021

[13]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花生微核心种质含油量及脂肪酸分析与鉴定. 吕建伟,姜慧芳,任小平,黄家权,雷永,王圣玉,廖伯寿. 2010

[14]通过条件QTL定位分析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对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王继变,陈洪成,陈玉波,张晓玉,徐海明,赵坚义. 2013

[15]基于气相色谱法的食用向日葵葵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刘文俊,苏锐. 2021

[16]7个油梨品种(系)果肉的脂肪酸含量及其相关性. 葛宇,司雄元,胡福初,熊科胜,臧小平,马蔚红. 2017

[17]一个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InDel标记的开发. 徐平,尹亮,石延茂,任艳,王效华,李双铃,袁美. 2017

[18]花生种子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禹山林,杨庆利,潘丽娟,薄文娜. 2009

[19]花生InDel标记开发及其在含油量QTL定位中的应用. 陶顺玉,吴贝,刘念,罗怀勇,黄莉,周小静,陈伟刚,郭建斌,喻博伦,雷永,廖伯寿,姜慧芳. 2023

[20]基于核磁共振法的花生品种含油量遗传变异分析. 郭建斌,吴贝,陈伟刚,贾朝阳,荆建国,陈四龙,刘念,陈玉宁,周小静,罗怀勇,任小平,姜慧芳,黄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