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羽萍

作者: 严羽萍;刘丽;朱军莉;陆海霞;励建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腐败;蛋白酶;AHLs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202-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荧光假单胞菌是养殖鱼类低温贮藏中的优势腐败菌.本研究比较分析5种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腐败表型.采用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珠涡流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粘附能力,并测定细菌泳动性、蛋白酶活性、嗜铁素等致腐表型.结果表明,5株荧光假单胞菌在28℃LB肉汤中生长良好,经24 h培养后气-液界面上出现较厚的膜,在微孔板中生物被膜形成较快,其中鱼源PF01、PF06、PF07和PF10分离株在12 h含量最高,而标准菌株PFuk4在18 h最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胞外多糖的含量逐步积累,在18~24 h达到最高,并较快粘附到不锈钢片表面,其中PF07的粘附量最高.5株荧光假单胞菌还具有较强的泳动性和蛋白酶活性,且均产嗜铁素.在PF07和PFuk4中还检测出短链高丝氨酸内酯(AHLs)活性,可能与其较高的被膜、粘附能力、泳动性及蛋白酶活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从AHLs角度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机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类号: TS201.3%TS254.4

  • 相关文献

[1]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张书文,刘鹭,李红娟,孙洁,崔文明,吕加平. 2012

[2]氯化钙对食品致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樊洁敏,唐蓉,王雅莹,朱军莉,陆海霞. 2019

[3]柠檬酸和乙酸对致腐假单胞菌的抗生物被膜研究. 姜春新,王雅莹,洪小利,李春柳,张蕾,朱军莉. 2021

[4]维氏气单胞菌中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现象及大蒜提取物的干扰作用. 赵丹丹,丁玉庭,陈文烜,胡俊,周绪霞. 2021

[5]从博弈角度分析反腐败政策的有效性. 姜经纬,张宏杰,周容. 2009

[6]群体感应对鱼类腐败的影响研究. 顾清清,王彦波. 2012

[7]以生物胺变化评价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 刘寿春,钟赛意,马长伟,李平兰,杨信廷. 2012

[8]暗纹东方鲀冷藏期间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 严龙飞,严文静,戴凡炜,李佳鸿,陈于陇,陈飞平,王玲,罗政,叶明强,章建浩. 2023

[9]茶多酚对淡水鱼肉保鲜作用的研究. 朱旗,刘焱,宁静. 2009

[10]罗非鱼的保鲜研究进展. 程琳丽,李来好,马海霞. 2013

[11]餐厨废物腐败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检测. 张严化,杨曙明,赵璐瑶. 2015

[12]餐厨废弃物的腐败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毛文成,杨曙明,杨丽华,张严化. 2014

[13]淡腌黄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别春彦,许钟,杨宪时. 2005

[14]高通量测序分析腐败湿粉条菌群结构及优势菌. 樊洁,孙红男,张苗,木泰华. 2025

[15]0℃冷藏下三文鱼片菌相变化规律及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李婷婷,丁婷,邹朝阳,周凯,仪淑敏. 2015

[16]半滑舌鳎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高桂生,张艳英,吉志新,史秋梅,陈娟,高光平,秦凌暄,韩红升,宋青春. 2016

[17]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岳东霞,张要武,陈融,许长蔼. 2008

[18]生防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EnvZ/OmpR双因子系统克隆与OmpR原核表达. 孙冰冰,张伟,段红英,李伟,田涛,张力群. 2014

[19]影响枯草芽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 匡逢春,郑重谊,谭周进,谢达平,肖冰梅,谢丙炎. 2008

[20]绿原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 王虹懿,吴海虹,张新笑,刘芳,孙芝兰,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彭景.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