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云峰

作者: 叶云峰;杜婵娟;杨迪;赵廷昌;刘思情;付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花檵木;果生刺盘孢;炭疽病;多基因系统发育;广西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2 年 011 期

页码: 2527-25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果生刺盘孢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果生刺盘孢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分类号: S436.8

  • 相关文献

[1]土壤铅和镉胁迫对红花檵木叶片光合特性及色素含量的影响. 王妙媛,李达,于晓英. 2012

[2]甜柿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 张童,姚立萍,胡玉慈,唐鑫彪,何淑敏,陈清西,文志丰. 2020

[3]甜柿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任立超,谢昀烨,施鹏程,武军,方丽,王汉荣. 2023

[4]辽宁省北镇市葡萄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刘梅,王彩霞,燕继晔,贾静怡,李兴红. 2021

[5]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崔一平,彭埃天,宋晓兵,陈霞,程保平,凌金锋. 2022

[6]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杜婵娟,杨迪,付岗,叶云峰,潘连富,张晋. 2019

[7]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崔一平,彭埃天,宋晓兵,陈霞,程保平,凌金锋. 2022

[8]草莓健康育苗技术方案. 吉沐祥,吉俄文,王建华. 2017

[9]不同药剂防治夏秋辣椒炭疽病药效试验. 张军,李桂莲,文林宏,刘阳,郭玉祥. 2009

[10]湖北省辣椒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丁自立,郭英,姚明华,王飞,李宁. 2011

[11]贵州辣椒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涂祥敏,杨红,赖卫,刘崇政,苏丹,蓬桂华. 2010

[12]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郭景芬. 2002

[13]棉花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杨友联,刘永翔,刘作易. 2014

[14]炭疽菌属真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杨友联,刘永翔,刘作易. 2011

[15]6种杀菌剂对3种禾草病害的防治研究. 文克俭,罗天琼,张莉,陈燕萍,周玉锋,龙忠富,吴佳海,苏生. 2013

[16]火龙果炭疽病药效筛选试验. 韦茜,蔡永强,钟杰,陈家龙,金吉芬. 2007

[17]贵州芒果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 刘清国,龚德勇,王晓敏,谢忠武. 2013

[18]大青枣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长学特性研究. 谢玲. 2002

[19]钾营养对菜薹(菜心)炭疽病发生和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郭巨先,刘玉涛,杨暹. 2012

[20]瓜类作物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 王守正,王海燕,李洪连,袁红霞.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