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健波

作者: 王健波;张燕卿;严昌荣;刘恩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湿交替;土壤有机碳;矿化和腐殖化;团聚体和胀缩性;微生物特性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3 年 44 卷 04 期

页码: 998-10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有机碳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到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综述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胀缩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团聚体、土壤胀缩性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变化与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为有效调控土壤中碳循环与周转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渗灌条件下果园覆盖的保水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路超,李絮花,董静,宋震震,王洪飞,徐久凯. 2013

[2]玉米种植模式对褐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张贵宗,蔡倩,白伟,梁文举. 2018

[3]新疆风干牛肉成熟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王俊钢,李宇辉,郭安民,韩冬印,刘成江. 2016

[4]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微生物特性及脱除苦马豆素乳酸菌的筛选. 陶雅,李峰,孙启忠,柳茜,高润,徐春城. 2018

[5]紫云英翻压对葡萄产量品质与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何春梅,钟少杰,严建辉,王飞,李昱,张辉,黄毅斌. 2018

[6]生物炭对东北农田黑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应用进展分析. 王怀鹏,姜辉,孙继英,王宇先,高盼,李明,尹雪巍,史乔丹,单莹,邱广伟. 2023

[7]呼伦贝尔人工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对无芒雀麦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 李达,王笛,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杨桂霞,唐雪娟,郭明英. 2018

[8]籽粒苋与青贮玉米混贮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陶雅,李峰,高凤芹,徐春城,孙启忠. 2016

[9]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特性研究及优良乳酸菌筛选. 陶雅,李峰,高凤芹,孙启忠. 2015

[10]淡腌黄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别春彦,许钟,杨宪时. 2005

[11]电子束辐照对冷鲜猪里脊肉品质及蛋白特性的影响. 程述震,刘伟,冯晓琳,张洁,林琼,解新方,王志东. 2017

[12]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高菊生,郑圣先,聂军,徐明岗,谢坚,廖育林. 2011

[13]干湿交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傅友强,于晓莉,杨旭健,沈宏. 2017

[14]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丁新宇,王自奎,杨轩,杜珊珊,沈禹颖. 2017

[15]水位波动和氮浓度变化对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崔荣阳,刘刚才,胡万里,付斌,陈安强. 2022

[16]干湿交替次数对土壤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孙召军,李金山,贾艳辉,李浩. 2022

[17]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湖南稻区适用性及其甲烷减排潜力评估. 张志伟,秦晓波,樊建凌,魏显虎,万运帆,王金明,廖育林,鲁艳红. 2022

[18]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张志毅,汤文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王娟,黄丽. 2015

[19]稻田干湿交替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与调控研究进展. 钟楚,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2016

[20]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的影响. 张传更,高阳,王广帅,李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