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杰坤

作者: 李杰坤;张磊;戴瓯和;黄志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1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34-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该研究利用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高产种质MN413,在黄淮地区 (安徽蒙城 )获得亩产单产 472 6kg/h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型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促进有效积累提高单产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夏大豆新品种徐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齐玉军,王宗标,徐泽俊,王幸,孙振业. 2016

[2]夏大豆华夏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范大泳,石志斯,程艳波,马全姿,周宾. 2015

[3]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8

[4]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8的选育. 王幸,王宗标,徐泽俊,齐玉军,王晓军,孙东雷. 2014

[5]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6

[6]优质早熟夏大豆淮豆7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徐海斌,杨加银,徐海风,张复宁,徐维龙. 2007

[7]黄土高原南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任小俊,刘许有,刘学义,白跃新. 2011

[8]夏大豆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卢增辉,孙克用,常从云,李奇真,杨孟佩,戴蜀珏. 1991

[9]高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韦清源,陈渊,汤复跃,陈文杰,郭小红,梁江. 2020

[10]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奇真,孙克用,卢增辉,杨孟佩,常从云,戴蜀珏,侯立白,徐承业,杨金铎,冯德仁. 1989

[11]夏大豆新品种华豆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续新艳,钱振亚,李继存,张小燕. 2024

[12]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种合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丽亚,张磊,黄志平,李杰坤,戴瓯和,胡晨. 2005

[13]川西北丘陵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范其新,刘念,张杰,陈军,丁磊,朱燕,蒙大庆,李芝凡,李迎春,李坤杰,颜雪莲,王金霞. 2025

[14]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赵洪祥,孟祥盟,边少锋,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15]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2000

[16]Y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陈德珍,赵福胜,熊玉堂,罗德强,周应友,曾涛. 2015

[17]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18]春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构建与实践.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张伟,马贵云. 2009

[19]超高产杂交籼稻新品种Ⅱ优129. 刁立平,张继本,林添资,龚红兵,景得道,盛生兰. 2006

[20]长江下游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 陈建平,张萼,蔡立旺,王海洋,施庆华,潘群斌,王为,潘宗瑾.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