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慧婷

作者: 李慧婷;王露露;王雅丽;王军;徐诗涛;李思;杨照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木香;种质;沉香;成分;GC-MS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727-17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旨在为区分白木香不同种质、品种选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结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香1号(Aquilaria sinensis ‘Haixiang 1’)、海香2号(A. sinensis ‘Haixiang 2’)、海香3号(A.sinensis‘Haixiang3’)、皮油种、大叶种和囊泡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乙醚法超声提取的结香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中倍半萜类较高,而色酮类较低;种质间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有2个,即叔丁基对甲酚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倍半萜类成分的数量(10~26种)和总相对含量(25.39%~87.50%)较高,以白木香醛为主,其中海香3号中的倍半萜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色酮类的数量(1~3种)和总相对含量(4.66%~37.32%)较低,以2-(2-苯乙基)色酮为主,其中海香1号中的色酮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而海香3号、大叶种和囊泡种中均未检出。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和皮油种所结沉香具有较丰富的致香成分,如白木香醛、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卡拉酮等;海香2号、海香3号、皮油种和囊泡种所结沉香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成分,如沉香螺旋醇和沉香雅槛蓝醇等;海香1号和海香2号所结沉香中的苄基丙酮成分含量较高;海香1号、海香3号和大叶种所结沉香中的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等成分含量较高。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可根据活性成分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

分类号: S567.19%R284.1

  • 相关文献

[1]国产沉香TLC的指纹图谱分析. 杨锦玲,梅文莉,李薇,余海谦,左文健,戴好富. 2015

[2]白木香AsFPS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荣双,朱家红,丁旭坡,梅文莉,彭世清,陈志宝,戴好富. 2021

[3]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梅文莉,杨德兰,左文健,董文化,戴好富. 2013

[4]‘热科1号沉香’树所产沉香GC-MS分析. 杨锦玲,梅文莉,王军,董文化,戴好富. 2017

[5]两种伪品沉香鉴别研究. 杨锦玲,梅文莉,董文化,戴好富. 2016

[6]整树结香法所产沉香的GC-MS分析. 廖格,赵美丽,宋希强,梅文莉,杨锦玲,戴好富. 2016

[7]不同打洞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向盼,梅文莉,杨锦玲,廖格,姜北,戴好富. 2016

[8]5批化州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吴晓鹏,杨锦玲,梅文莉,王军,马子龙,戴好富. 2016

[9]沉香GC-MS指纹图谱分析. 杨锦玲,梅文莉,董文化,李薇,戴好富. 2016

[10]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刘俊,梅文莉,崔海滨,吴娇,戴好富. 2008

[11]白木香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梅文莉,林峰,戴好富. 2009

[12]白木香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A14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彭可,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2011

[13]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树干木材生理特性研究. 李慧婷,徐诗涛,王军,张梦真,王德立,王露露,李思. 2023

[14]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夏录录,李薇,梅文莉,杨理,蔡彩虹,姜北,戴好富. 2019

[15]国产绿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薇,梅文莉,董文化,蔡彩虹,盖翠娟,戴好富. 2019

[16]奇楠本草及其历史渊源考证. 黄圣卓,梅文莉,曾军,戴好富. 2021

[17]我国沉香产业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徐兵强,罗劲梅,易水涵,周晶,邓海闻,李薇. 2019

[18]柯拉斯那沉香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康科星,戴好富,王佩,孔凡栋,周丽曼,董文化,朱国鹏,梅文莉. 2017

[19]国产沉香HPLC-MS研究. 杨锦玲,梅文莉,董文化,王军,戴好富. 2018

[20]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中1个新的2-(2-苯乙基)色酮. 夏录录,李薇,梅文莉,王昊,陈惠琴,蔡彩虹,袁靖喆,姜北,戴好富.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