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婷婷
作者: 陈婷婷;向礼波;龚双军;张学江;元维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稻瘟病;水稻;药效试验
期刊名称: 湖北植保
ISSN: 1005-6114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4-6
摘要: 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是辽宁省沈阳同祥农化研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苯丙烯菌酮为有效成分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加工而成的生物制剂,可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在农产品中残留低甚至无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不易产生抗性[1-2]该试验在水稻破口抽穗前开始施药,共施药2次,试验表明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对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5.111.41
- 相关文献
[1]黔中地区稻瘟病化学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 聂克艳. 2006
[2]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对直播水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研究与应用. 庄治国,胡尊纪,高德良,宋化稳,庄占兴,张思聪,唐广新. 2019
[3]氯虫腈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 赵学平,冯克强. 1998
[4]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稻曲病药效试验. 芮凯,王三勇,肖敏,何舒. 2016
[5]螺敌防治水稻福寿螺药效试验. 李人柯,曾志雄,黄长安,古方芳,程玉莲. 2002
[6]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 鄢小青,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焦爱霞,谭金玉,陈能刚. 2017
[7]不同水稻间栽组合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谭清群,何海永,袁洁,陈小均,吴石平,杨学辉. 2013
[8]水稻杂糯间栽防治稻瘟病试验示范. 樊江顺,文炳智,何海永,文家明,梁蓉,张慧,袁洁,杨学辉. 2009
[9]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方式控制稻瘟病试验. 冯雪松,何海永,江健,杨学辉,刘霞,詹金碧,黄发冰,袁洁. 2007
[10]不同水稻问栽组合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谭清群,何海永,袁洁,陈小均,吴石平,杨学辉. 2013
[11]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华丽霞,汪文娟,陈深,汪聪颖,曾烈先,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2015
[12]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孙大元,陈冠州,张景欣,周丹华,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6
[13]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IG-1)的抗性遗传(英文). HUANG Bi-hu,严宗卜,游俊梅. 2012
[14]水稻杂糯间栽模式对优质糯稻控病与抗倒伏效果评价. 何海永,陈小均,吴石平,杨学辉,江健,冯学松,刘霞,袁洁. 2008
[15]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6]广西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王传之,张明环,李校雨,冯斗,李容柏. 2008
[17]不同组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试验. 牛艳凯,张卓,张岩,王振萍,于洋. 2008
[18]江苏水稻主导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 李刚,王健,曹奎荣,李军,孙祥良,程保山,罗伯祥,杨子博,徐卫军,唐久友,储成才,袁彩勇. 2017
[19]丘陵区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控制稻瘟病研究. 朱有勇,刘新民,张顺元,刘安民,叶华智. 2002
[20]Pi-b、Pi-ta、Pikm和Pi54对水稻穗颈瘟的抗性评价. 范方军,王芳权,刘永峰,王军,朱金燕,李文奇,仲维功,杨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潘首慧;薛原;何海永;龚双军;李继业;谭清群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烟草病毒病;防治效果
-
基于Logistic方程的油莎豆生长指标拟合与分析
作者:程艳;魏尊苗;刘佳遥;许方达;王占海;陈婷婷;牟忠生
关键词:油莎豆;Logistic方程;生长模型
-
番茄潜叶蛾求偶与交配节律研究
作者:易松望;李晓维;陈利民;周书行;王金超;陈婷婷;吴俊伟;郭文超;任洁;吕要斌
关键词:番茄潜叶蛾;求偶节律;交配节律
-
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向礼波;袁斌;薛敏峰;史文琦;曾凡松;杨立军;龚双军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检测
-
外源添加物和辅助加工技术对鱼糜凝胶动态流变中温度扫描的影响
作者:陈婷婷;郭全友;包海蓉
关键词:鱼糜凝胶;温度扫描;淀粉;亲水胶体;蛋白类物质;超声处理;电子束辐照;超高压技术
-
两种鱿鱼胴体肉热加工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婷婷;崔泽恒;包海蓉;郭全友
关键词:加热温度;北太平洋鱿鱼;秘鲁鱿鱼;品质;热加工特性
-
条锈病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率和防治阈值研究
作者:阙亚伟;龚双军;王志清;向礼波;曾凡松;袁斌;薛敏峰;史文琦;刘万才;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率;植保贡献率;防治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