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菌根真菌元素分析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慧荃
作者: 李慧荃;吴观以;汪洪钢;盛世淑;金人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球孢内囊霉属;硬内囊霉属;孢子;孢子果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1992 年 19 卷 02 期
页码: 6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分析了VA菌根真菌二个属——Glomus(球孢内囊霉属)和Sclerocystis(硬内囊霉属)不同种的孢子或孢子果中N、C的百分数含量及比值,发现同一个种的VA菌根真菌虽然寄主不同,来源的地点各异,但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基本相同,只是培养时间长短对分析结果有影响。同一属的不同种的孢子中N、C含量及比值有差异,不同属差异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似可作为分类、鉴定中的一项辅助指标。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陆培基,刘中柱. 2002
[2]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3]美味侧耳子实体与担孢子形态观察及其营养成分分析初报. 陈体强,种藏文,李开本,何修金,徐洁. 1997
[4]稻瘟病菌孢子保存技术. 孙国昌,申宗坦,孙漱源,陶荣祥,施德. 1989
[5]金毛狗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李雪,叶清梅,詹启成,康宝莲,简丽观,黄敏玲. 2010
[6]生态环境因子对AM真菌孢子形成与分布的作用机制. 孙向伟,王晓娟,陈牧,豆存艳,高飞翔,金樑. 2011
[7]灵芝高产孢子粉菌株的筛选及其孢子弹射规律的研究. 陈秀为,沈庆,范寰. 1998
[8]分室培养装置在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王强,王茜,董梅,王晓娟,张亮,金樑. 2014
[9]浒苔孢子在不同材料基质上的附着萌发差异性研究. 耿慧霞,颜天,于仁成,张清春,孔凡洲,周名江. 2018
[10]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李扬,张朝红,于秋香,李杰,张献辉. 2018
[11]微波杀灭虾源地衣芽孢杆菌孢子特性及效果. 郭全友,王晓晋,姜朝军. 2018
[12]家蚕微粒子虫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伍铁桥,刘新民,黄天荃,鲍培谛,唐聘芳. 1993
[13]紫萁孢子繁殖快速成苗技术研究. 何圣米,杨悦俭,徐明飞,李必元,洪林. 2006
[14]印度块菌冷库保鲜技术研究. 柳成益,杨梅,肖玉军,青源,何晓兰,郑林用,熊海宽. 2014
[15]外源硒对巴西蘑菇子实体数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翁伯琦,江枝和,雷锦桂,肖淑霞,王义祥,唐翔虬. 2009
[16]鱼尾星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尤丽莉,杨逢春,邹积鑫. 2013
[17]雪茸(白杏鲍菇)子实体与担孢子形态观察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陈莎莎,郑宇,林兴生,陈体强,陈朝旭,黄文凤. 2000
[18]禾长蠕孢菌和尖角突脐孢菌防治稗草的研究. 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罗宽. 2005
[19]粘帚霉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菌核病试验. 李世东,王桂琴,大津善弘,王忠玉. 2007
[20]西藏地区黄绿蜜环菌孢子特性初步研究. 高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珠状巨孢囊霉的单主寄生营养液培养及宿主根分泌物特性
作者:毕银丽;李晓林;汪洪钢
关键词:丛枝菌根;转移RiT-DNA胡萝卜根;有机酸
-
丛枝菌根的双重培养方法及其菌丝际的建立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关键词:无菌;丛枝菌根;双重培养;菌丝际
-
VA菌根真菌对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关键词:VA菌根,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双重培养
-
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一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关键词:丛枝菌根;珠状巨孢囊霉;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双重培养;形态学特征
-
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一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关键词:丛枝菌根;珠状巨孢囊霉;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双重培养;形态学特征
-
VA菌根真菌对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关键词:VA菌根,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双重培养
-
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毕银丽;汪洪钢
关键词:丛枝菌根;珠状巨孢囊霉;胡萝卜根;形态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