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玉米雄穗突变系的创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南

作者: 李南;牛鹏飞;闫枫;田承华;李珍;姜建芳;申晓慧;栾鑫;田怀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雄穗;突变系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510-513

摘要: 通过对野生型玉米自交系(A378)离体花粉生殖细胞N-甲基-N亚硝基脲处理所得M1~M2群体的雄穗性状的筛查,创制出3种类型的玉米雄穗突变系。结果显示,与A378相比,第1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无分枝、主轴发育不良、无花粉的性状;第2类型雄穗突变系显示主轴退化、主轴与分枝上部分小穗雌化的性状;第3类型雄穗突变系具有正常发育的主轴与短小簇生的分枝。这些雄穗突变性状在M2群体中均出现表型分离现象。其中,1份雄穗雌化突变系具有显性性状,别的突变系均具有隐性性状。这些玉米突变系有望用于玉米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与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研究。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雄穗对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岳玉兰,朱敏,于雷,刘春光. 2010

[2]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蒋学祥,沈业松,刘畅. 2016

[3]玉米雄穗几何造型研究. 肖伯祥,郭新宇,王丹虹,郑文刚,王纪华. 2006

[4]玉米雌穗和雄穗外部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郭红亮,郑向阳,王国平. 2018

[5]10个玉米突变系的性状鉴定. 周柱华,王秀梅,胡世昌,许方佐,邢燕菊,张凤云. 1995

[6]复合性状QTL作图的有效性研究. 王玉,王建康. 2009

[7]MeV级~(12)C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刘志芳,唐掌雄,邵俊明. 2005

[8]引进法国小麦种质及其突变体面粉品质性状表现. 李鹏,李新华,孙明柱,张凤云,崔正勇,高国强. 2018

[9]家蚕突变系镇江野败(szm)的遗传不育性初探. 吴阳春,郭锡杰. 2007

[10]陆地棉自然早落叶突变系的激素含量分析. 陈旭升,赵亮,狄佳春. 2024

[11]不同基因型花生EMS诱变条件分析及突变系筛选. 杨富军,王绍伦,高华援,刘海龙,周玉萍,李春洁,朱统国,孙晓苹,李晓伟. 2014

[12]小麦品种"扬麦158"与工春两个抗赤霉病突变系的AFLP分析. 向阳海,陆维忠. 2001

[13]小麦品种“扬麦158”与其两个抗赤霉病突变系的AFLP分析. 向阳海,陆维忠,朱作为,任丽娟,张旭. 2001

[14]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5]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6]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7]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8]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9]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20]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