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的多抗制备及检测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春梅

作者: 任春梅;程兆榜;朱慧;邰丽娟;陆凤霞;鲍传华;范永坚;周益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中国小麦花叶病毒;抗血清制备;血清学检测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4 年 42 卷 11 期

页码: 143-1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PEG二次沉淀和蔗糖硫酸铯密度梯度离心,得到提纯的3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小麦黄花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中国小麦花叶病毒)。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线状、直杆状病毒粒子,测定浓度分别达5.44、8.08、4.09 mg/m L。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得到的3株抗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效价分别达1∶12 800、1∶25 600、1∶6 400。应用样品和多抗稀释的方阵试验,建立3种多抗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AS-ELISA),并对采自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的麦子病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较高,说明这3种病毒仍是我国麦子流行的主要病毒。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 向荣,孙丽英,孙炳剑,陈剑平. 2011

[2]两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 任春梅,程兆榜,魏利辉,范永坚,周益军. 2012

[3]一种快速同步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的方法. 缪倩,季英华,任春梅,魏利辉,周益军,程兆榜. 2013

[4]山东省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的分布与病原鉴定. 吴斌,姜珊珊,张眉,王升吉,赵玖华,徐德坤,辛相启. 2018

[5]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羊健,孙丽英,程兆榜,谢礼. 2011

[6]小麦黄花叶病毒P2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在感病小麦细胞中的定位. 杨狄,周燕茹,谢礼,孙丽英,陈剑平. 2014

[7]日本和西欧大麦品种对我国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感性反应. 阮义理,邹皖和,王卉,石岑,陈和. 1994

[8]应用F(AB')_2~-酶联吸附分析法检测大麦黄花叶病毒. 陈剑平,阮义理. 1991

[9]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分离物的分子变异. 施农农,陈剑平,M.J.Adams. 1999

[10]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阮义理,邹皖和,王卉. 1998

[11]不同大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和英国大麦黄花叶病原反应的比较. 陈剑平,朱凤台,石岑,陈和,张明生,陈健. 1993

[12]大麦黄花叶病发病率的双列分析. 俞志隆,徐阿炳,朱睦元,袁妙葆,刘玉芳,黄培忠,马俊虎,泰国卫. 1988

[13]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细胞质内含体及细胞器病变的研究. 陈剑平,阮义理,洪健. 1990

[1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评价大麦品种对黄花叶病毒的抗性. 阮义理,邹皖和,王卉. 1995

[15]大麦黄花叶病毒机械接种的条件及汁液稳定性的测定. 阮义理,陈剑平,邹皖和. 1990

[16]大麦抗黄花叶病的配合力分析. 黄培忠,马俊虎,刘玉芳,秦国卫,徐阿炳,俞志隆,朱睦元. 1987

[17]浙、苏、沪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对日、英、德部分大麦抗病品种的致病性研究. 阮义理,邹皖和,王卉,石岑,陈和. 1993

[18]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生物学特性初探. 张巧艳,陈剑平. 2005

[19]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戴远兴,郭留明,何婧,沈峥嵘,耿艳飞,吕明芳,袁正杰,李静,张恒木. 2023

[20]中国小麦花叶病毒运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沃恩康,郑滔,张巧艳,陈剑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