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藜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建华

作者: 张建华;董良利;曹昌林;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郭瑞峰;白文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藜;休眠;解除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5 年 5 卷 07 期

页码: 47-50

摘要: 藜作为中国北方旱地农田的优势种杂草,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防除技术及抗药性意义重大,为加快其研究进程,找到解除藜种子休眠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尤为重要。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温水、GA3浸种和光照3种处理对藜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结果表明:温水、GA3浸种和光照3种处理均可以解除藜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其中,GA3浸种对藜种子的休眠解除最为有效,浓度为800 mg/L时,浸种24 h,发芽率为89.33%,较对照提高47.33%;光照处理次之,7 h/天光照,5天后发芽率达70.00%;温水处理也能提高其发芽率,但休眠解除效果不显著。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碱蓬种子解除休眠及促进萌发研究. 王茂文,周春霖,洪立洲. 2005

[2]稗草休眠特性及其解除. 吴声敢,王强,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沈晋良. 2007

[3]多效唑调节杂交稻制种花期的效应及其解除. 孙克新. 2001

[4]四川越冬棉铃虫滞育的解除和羽化. 李兹新. 1988

[5]解除杜仲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余启高,甘国菊,曾令奎. 2011

[6]解除瓠瓜种子休眠技术的研究. 鲁忠富,刘永华,吴晓花,汪宝根,李国景. 2005

[7]草地螟选择大画眉草而非藜产卵的证据及原因. 罗礼智,潘贤丽,康爱国. 2010

[8]胡麻苗期阔叶杂草藜高效防除药剂田间筛选. 赵峰,胡冠芳,牛树君,王玉灵,李玉奇. 2018

[9]氮、磷对黄顶菊和藜竞争的影响机制研究. 杨晴,郭建英,万方浩. 2010

[10]出芽短梗霉菌PA-2对藜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朱杰,杨莹,程亮,朱海霞,张纲,赵云,郭青云. 2021

[11]玉米田两种阔叶杂草苍耳和藜对草铵膦敏感性测定. 贾芳,陈景超,崔海兰,李香菊,谢家建,于惠林. 2021

[12]出芽短梗霉菌株PA-2胁迫下藜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刘晓芳,程亮,郭青云. 2024

[13]藜、铁苋菜和苘麻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及其与莽草酸含量的关系. 李香菊. 2016

[14]出芽短梗霉菌株PA-2侵染藜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刘晓芳,杨莹,高汉峰,程亮,朱海霞,郭青云. 2023

[15]甘肃省景泰县胡麻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李玉奇,刘敏艳,胡冠芳,牛树君,胡广瑜. 2012

[16]春小麦田藜和野燕麦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 白全江,程玉臣,赵存才,李子钦,张力军,赵文先. 2000

[17]三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及处理后植株体内莽草酸积累量差异. 张朝贤,黄红娟,魏守辉,张猛,郭峰. 2011

[18]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王文娟,赵丽丽,王普昶,陈超. 2017

[19]浸种处理对闽引羽叶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 罗旭辉,詹杰,陈义萍,应朝阳,黄榕辉. 2010

[20]东方百合不同品种鳞茎冷藏期间形态和生理变化. 蔡宣梅,方少忠,郭文杰,魏翠华,林真,林捷.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