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挥发性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宇

作者: 侯婧;吴建平;何兰;曹坳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茎泽兰;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抑菌活性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07 年 9 卷 02 期

页码: 137-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索氏提取器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对采于不同时间、不同产地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得油率、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因提取方法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如贵州紫茎泽兰叶中的α-红没药醇用索式提取器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99%和7.55%;不同采集时间、不同产地及不同植物器官的化学组份及相对含量也具有明显差异,如姜黄烯(gurcumene)在不同紫茎泽兰叶或种子中的相对含量在0.41%~5.23%之间。初步的抑菌试验表明:紫茎泽兰挥发油提取液在浓度为3 000mg/kg时对4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其中对番茄灰霉菌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580.5mg/kg。

分类号: S482.2

  • 相关文献

[1]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申建梅,胡黎明,万树青,潘大建. 2010

[2]海南产木薯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英文). 胡力飞,梅文莉,吴娇,王文泉,彭明. 2010

[3]GC-MS法分析柽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马合木提·买买提明,米丽班·霍加,赛力慢·哈得尔,玛尔哈巴·吾斯满. 2015

[4]大花君子兰叶中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董雷,杨晓虹,张朝再,牟凤辉,王兴宇,巩宏伟,齐俊生. 2013

[5]外来杂草假高粱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黄红娟,魏守辉,张朝贤. 2008

[6]益智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陈新,刘晓静,吴娇,戴好富,王文泉. 2010

[7]一株香蕉内生细菌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刘先宝,蔡吉苗,陈奕鹏,李超萍,黄贵修. 2015

[8]路路通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 刘玉民,刘亚敏,李昌晓,李鹏霞. 2010

[9]两种紫苏挥发油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褚宏叶,杨仕梅,商志伟,温贺,赵德刚,沈奇. 2021

[10]海南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性的研究. 王丹,丁书仙,江芊,汪雪凤,王清隆,王茂媛,陈晓鹭,赵建平,于福来. 2024

[11]茵芋鲜叶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羊青,王建荣,王清隆,王茂媛,晏小霞,王祝年. 2015

[12]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挥发油中天然抗菌成分研究(英文). 孔秋莲,宋义忠,章丽丽,陈留勇,李清芳. 2004

[13]草豆蔻果挥发油代谢组及抑菌活性时空特异性分析. 田琴,胡璇,王丹,黄英,江芊,陈振夏,王清隆,陈晓鹭,于福来. 2025

[14]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和双酯的分离测定. 傅武胜,吴少明,华娟,吴永宁,唐昌东,方勤美. 2014

[15]紫茎泽兰群落数量特征和遥感植被指数相关性研究. 左相兵,张锦华,王建伟,赵明坤,杨颖慧. 2010

[16]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17]猪日粮中添加紫茎泽兰脱毒草粉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宋章会,刘辉. 2013

[18]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效果. 陈才俊,秦立新,杨林,李汶锟,段婷婷,陈湘燕. 2010

[19]腊梅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英文). 沈强,刘晓博,张小琴,司辉清. 2014

[20]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肥用安全性评价. 白如霞,刘海,王玉书,黄建国.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