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TLR20和TLR21基因在不同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路飏

作者: 路飏;王启龙;李敏;陈松林;沙珍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TLR20、TLR21基因;斑点叉尾;病原;实时定量表达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44-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0和TLR21基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后,在0、12、24、48、72h、7d,肝脏、头肾、脾脏、肠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4种病原均能引起斑点叉尾TLR20、TLR21基因在所测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但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差异巨大,而TLR21基因的表达变化不大,在肝脏和头肾中表达量仅在3倍以内变化。感染爱德华氏菌后,TLR20、TLR21两种基因的表达模式类似,在肝脏中表达量显著上调。链球菌引起肝脏TLR20表达量发生4 360倍的变化,远远高于TLR21基因在同组织中的表达量(257.8倍)。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TLR20、TLR21两种基因在肝脏、头肾的上调表达,肠、脾脏的下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了TLR20、TLR21在斑点叉尾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鱼类疾病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号: S943

  • 相关文献

[1]不同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邵俊杰,张世勇,朱昱璇,王明华,张美琴,陈校辉,边文冀. 2017

[2]斑点叉尾MSTN基因4个SNP位点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张世勇,王明华,钟立强,秦钦,潘建林,陈校辉,边文冀. 2017

[3]斑点叉尾GHRH基因3个SNPs位点及其单倍型组合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张世勇,钟立强,秦钦,王明华,潘建林. 2016

[4]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各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比较. 杨秋红,艾晓辉,刘永涛,胥宁,赵凤. 2017

[5]膨化菜籽对斑点叉尾生长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严念东,郭万正,冯端林,魏金涛,张巍,杨雪海,赵娜,李绍章. 2014

[6]斑点叉尾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 2012

[7]在斑点叉尾血清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药动-药效模型研究. 艾晓辉,丁运敏,汪开毓,刘永涛,沈丹怡. 2011

[8]浸泡条件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组织中分布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索纹纹,杨秋红. 2013

[9]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诱导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瑶,曾令兵,徐进,周勇,肖艺. 2013

[10]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斑点叉尾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袁科平,李荣. 2007

[11]短期饥饿对斑点叉尾形态、肌肉品质构成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钟金香,李俊伟,颉晓勇,郭永坚,王珺,朱长波. 2018

[12]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丁俊仁,艾晓辉,汪开毓,刘永涛,袁科平,袁丹宁. 2012

[13]斑点叉尾血浆铜蓝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孟艳青,党广成,刘洋,王启龙,沙珍霞. 2013

[14]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15]高原寒冷地区斑点叉尾苗种培育试验. 张驰,李宝海,周建设,龚君华,扎西拉姆,潘瑛子. 2015

[16]斑点叉尾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加儿,区又君,刘匆. 2009

[17]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王太兴. 2009

[18]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郭小山,周长勇,熊战之,付佑胜,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2009

[19]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概述. 马士能,平新亮,王燕斌. 2008

[20]稻曲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