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微塑料与镉联合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晓霞

作者: 杨晓霞;张雪梅;舒晓;谢蔓莉;龚久平;杨俊英;李必全;柴勇;刘剑飞

作者机构: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聚乙烯(PE)微塑料;镉;细胞色素P450亚酶;代谢组学;变化水平;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法;效应加成指数法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482-4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将蚯蚓(赤子爱胜)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5、2.5、10、20 g·kg-1)的聚乙烯(PE)微塑料(30~50μm)与镉(Cd, 1、10 mg·kg-1)单独或复合污染土壤中28 d.以个体生长及繁殖、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2B6、CYP2C9与CYP3A4)和小分子代谢标记物(代谢组学)多指标为受试终点,并采用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法(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BRI)和联合效应加成指数法(Effect addition index, EAI),评估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暴露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胁迫能显著影响Cd的生物累积.联合暴露下,蚯蚓体内Cd的积累受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显著.PE与Cd的交互作用随效应水平的增加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20 g·kg-1 PE与1 mg·kg(-1) Cd联合暴露,以及10~20 g·kg(-1) PE与10mg·kg-1 Cd联合暴露下,CYP2B6及CYP3A4活力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提示蚯蚓氧化损伤的产生.基于代谢组识别出的前10位重要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别为:十二羟基十二烷酸、3'-磷酸腺苷、肌苷、喹啉酸、亚麻酸衍生物(9Z,11E,13S,15Z)-13-羟基十八碳-9,11,15-三烯酸(13(S)-HOT)、硬脂酸、尿苷、L-胱硫醚、胸苷酸与亮氨酸. PE与Cd联合暴露下,上述小分子代谢物水平均发生显著平变化.PE与Cd联合暴露的毒性作用模式与蚯蚓自身解毒能力受损、脂质代谢、嘌呤、嘧啶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精准评估土壤PE微塑料与Cd的复合生态风险,为提升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生态风险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X171.5%X505

  • 相关文献

[1]腐植酸负载纳米零价铁对镉污染农田水稻籽粒代谢的影响. 黄鹏,张静,王鸿辉,井江心,曾燕琼,陈铮,刘洋之. 2024

[2]有机物料接种蚯蚓对设施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吴迪,刘满强,焦加国,薛利红,杨林章. 2018

[3]不同有机物料接种蚯蚓对设施菜地土壤培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迪,刘满强,焦加国,薛利红,李辉信,胡锋,杨林章. 2019

[4]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刘修园,赵海刚,陈志厚,林勇,林伟,刘通,王秀国,杨龙. 2017

[5]西瓜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生物耕作的动态响应. 张娟琴,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白娜玲,张海韵,吕卫光. 2021

[6]转BPH9和Bar基因抗褐飞虱耐除草剂水稻'H23'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李三和,刘凯,闸雯俊,徐华山,李培德,周雷,游艾青. 2021

[7]转基因水稻叶片残体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周蕾,井乐刚,周琳,王柏凤,冯树丹,宋新元. 2017

[8]多环麝香污染胁迫对蚯蚓特异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春,刘潇威,郑顺安,周启星,李松. 2013

[9]多环麝香对蚯蚓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 陈春,周启星,刘潇威,李松. 2012

[10]抗氧化酶基因作为多环麝香污染分子标志物研究. 陈春,周启星,刘潇威. 2012

[11]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与风险评价. 吴声敢,王彦华,吴长兴,陈丽萍,苍涛,俞瑞鲜,安雪花,李岗,赵学平. 2012

[12]Pb对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李许明,李福燕,郭彬,陈柳燕,张黎明,漆智平. 2007

[13]17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李涛,孟丹丹,郭水良,袁国徽,钱振官,吕卫光. 2021

[14]种植Bt水稻后的土壤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发育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凯,杨亚军,田俊策,鲁艳辉,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5

[15]3种助剂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 李正,潘波,林勇,姜蕾,刘迎. 2013

[16]10种常用农药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 赵学平,王彦华,吴声敢,俞瑞鲜,吴长兴,陈丽萍,苍涛,王强. 2011

[17]转cry1Ie基因玉米残体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白树雄,张天涛,刘允军,何康来,王振营. 2014

[18]转Cry1Ab-Ma基因抗虫玉米CM8101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的影响. 鲁鑫,宋新元,武奉慈,杨小艳,翁建峰,王振华,李新海. 2018

[19]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 白璐,许晓双,张福生,彭冰,曾祖平. 2015

[20]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