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马铃薯化肥减量/绿色替代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柳永强

作者: 柳永强;胡新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区;马铃薯;化肥减量;绿色替代;施肥管理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15 期

页码: 85-9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马铃薯施肥科学管理,构建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施肥模式,试验设置传统施肥(CK)、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FRS)、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微量元素+秸秆(GFA)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RS模式下,马铃薯株高、经济产量、经济效益较对照小幅提升,差异不显著,增效潜力均为负值.GFA模式下,马铃薯株高、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增加,韩湾村、三合村和葫阳村3区域产量分别较CK增产10.80%、4.34%和11.73%,经济效益提高9.47%、0.01%和12.29%,干物质含量增加10.66%、11.67%和6.00%,粗淀粉含量增高13.57%、23.17%和13.18%,维生素C含量增加5.76%、6.25%和6.64%,增效潜力为0.94、0.01和0.97.说明GFA模式能有效促进旱区马铃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增效潜力,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在中国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分类号: S147.3

  • 相关文献

[1]旱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品质评价与分析. 田甲春,田世龙,李守强,葛霞,李梅,程建新. 2023

[2]南四湖地区化学农药绿色替代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王升吉,崔艳秋,李玉珍,赵玖华,刘炳福,赵亚,尚佑芬. 2011

[3]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 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潘孝晨,汪柯. 2019

[4]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马玉颖,张焕朝,项兴佳,王道中,郭熙盛,郭志彬,孙瑞波,褚海燕. 2018

[5]生态有机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东,鲁雪林,吴哲,王秀萍,刘广明,陶树明,刘雅辉,韩建均. 2021

[6]广东油棕居群地土壤特性对油棕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陈伟文,曾宪海,李炜芳,潘登浪,林位夫. 2022

[7]~(15)N标记肥去向及平衡状况. 李玉中,祝廷成,李建东. 2002

[8]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2002

[9]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2001

[10]克服最小养分因子促进茶叶增产增质. 叶勇. 1992

[11]干旱半干旱灌区土壤钾的运移及研究现状. 张朋,尹飞虎,李光永. 2015

[12]甘肃中部旱区马铃薯垄膜滴灌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 柳永强,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谢奎忠. 2019

[13]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洋,张荣,胥婷婷. 2015

[14]干旱区节水无土草坪生产新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 谢晓蓉,马莉,刘译锴,卢建男,王丹妮,刘金荣. 2014

[15]黄土高原旱塬区陇东苜蓿草地N_2O释放动态及微生物驱动因子的研究. 王涛,周莹,王先之,沈禹颖. 2013

[16]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居煇,李三爱,严昌荣. 2008

[17]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张燕卿,张玉龙. 2009

[18]地表覆盖对旱区土壤水分及菊芋生长的影响. 顾鑫,任翠梅,杨丽,李建英,刘冰,刘德福,朱蕾. 2017

[19]旱区集雨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汤瑛芳. 2004

[20]黑龙江省旱区中低产田生产能力提高方法. 李清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