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伟

作者: 林伟;李玉中;李昱佳;周晚来;张冬冬;戚智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球氮通量;微生物作用;编码基因;15N同位素;SP值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26 卷 006 期

页码: 1146-11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位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对氧化亚氮(N2O)分子内的特异同位素值区分微生物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结果 表明,人为固氮是环境中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氮素转化的各个环节.通过解析氮素循环中微生物过程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每个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氮素同位素效应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对阐明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两者的结合也为解决自然条件下氮素转化各过程的溯源难题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在揭示氮素转化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油气垂向微渗漏的近地表微生物作用. 王建国,邓平,张辉. 2008

[2]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邓良伟,唐一,吴彦. 1998

[3]不同灌溉量对华北平原菜地N_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丁军军,张薇,李玉中,林伟,徐春英,李巧珍. 2017

[4]蜂粮. 丁桂玲. 2014

[5]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N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林伟,张薇,李玉中,徐春英,李巧珍,郑欠. 2016

[6]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林伟,张薇,李玉中,徐春英,李巧珍,郑欠. 2016

[7]秸秆育苗容器水分散失特征. 杨晓桦,黄红英,常志州,胡继超. 2011

[8]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陈义,吴春艳,唐旭,杨生茂,王家玉. 2010

[9]有机无机复配肥氮肥利用率的~(15)N生物示踪研究. 姜丽娜,符建荣,马军伟,叶静,林成远. 2005

[10]~(15)N测定甘蔗生物固氮能力研究. 杨荣仲,谭裕模,桂意云,谭芳,李杨瑞. 2008

[11]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王飞,林诚,林新坚,何春梅,李清华,李昱,黄功标,钟少杰. 2014

[12]几种新型有机肥对菜用毛豆产量、品质及化肥氮利用率的影响. 叶静,安藤丰,符建荣,佐佐木由佳,角田宪一. 2008

[13]~(15)N标记肥去向及平衡状况. 李玉中,祝廷成,李建东. 2002

[14]不同有机肥对土壤中的氮素矿化及对化肥氮固持的影响. 叶静,安藤丰,符建荣,佐佐木由佳,角田宪一. 2008

[15]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中氮素迁移和表型可塑性差异. 黄成成,张瑞海,付卫东,宋振,柏超,王然,张国良. 2018

[16]芥子酶的研究概况. 李定琴,张家明. 2007

[17]激光诱变小麦后代材料籽粒贮藏蛋白编码基因变异的研究. 郭北海,王子宁,孙风瑞,李洪杰,方仁. 1993

[18]断奶仔猪免疫应激相关miRNA的鉴定及其表达研究. 王宁,张宏福,黄春晓,吕新慧,戴汉川. 2012

[19]IGF-II生理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结构研究. 王桂武,杨福合. 2007

[20]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制备FMDV聚蛋白编码基因重组腺病毒. 张兴旺,王勤,柳纪省,殷相平,李志勇.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