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RNA测序的植茶温室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君

作者: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温室;茶园;土壤细菌;α多样性;β多样性;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3 期

页码: 235-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明确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找寻温室栽培、露天栽培模式之间的差异指示种,以更科学地为管理温室茶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置换多元方差分析(Adonis)及LEfSe等分析方法对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S rRNA测序质控后,土壤样品总共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为11 137个(497 556条有效序列)。3个处理间共同含有200个OTU,温室间共同含有495个OTU。茶园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等。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以露天栽培模式极显著高于温室。PC1和PC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10%、21.55%,共解释了86.65%(R2=0.612,P=0.001)的信息。露天栽培处理差异指示种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Acidobacteriae等。温室处理指示种为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等。以上研究结果为从微生物水平上研究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生态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S154.3%S571.1

  • 相关文献

[1]轮作对棉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宏杰,王宏杰,刘绍东,刘瑞华,张思平,杨君,庞朝友. 2020

[2]青稞苗期根腐病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许世洋,李雪萍,李敏权,郭致杰,漆永红,李建军,荆卓琼. 2023

[3]河套灌区不同秋浇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张晓丽,张宏媛,卢闯,逄焕成,靳存旺,高喜,程挨平,李玉义. 2019

[4]旅游干扰对青海湖景区沙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杨占武,陈武生. 2012

[5]青藏高原边缘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特征. 周杰,赵洪,袁晓霞,杨玉婷,罗开嘉,郭正刚. 2013

[6]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赵娜,鲁绍伟,李少宁,吴记贵,范雅倩. 2018

[7]棉秸秆自然腐解过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王志方,陈竞,代金平,古丽努尔·艾合买提,王小武,秦新政,李晨华,杨新平. 2019

[8]恩诺沙星对马氏珠母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洪嘉炜,陈明强,邓正华,李有宁,马振华,顾志峰,王雨. 2019

[9]印加孔雀草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郓玲玲,张瑞海,宋振,付卫东,王然,王忠辉,张国良. 2020

[10]枣园生草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中堂,沙建川,解小锋,孟晓烨,赵登超,彭玲,张琼. 2022

[11]间作西瓜对甘蔗产量效益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态的影响. 肖健,韦星璇,杨尚东,卢文,谭宏伟. 2023

[12]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对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性的影响. 田英,许喆,朱丽珍,王俊,温学飞. 2022

[13]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周佳,周灵芝,劳承英,申章佑,李艳英,胡泊,黄渝岚,韦本辉. 2020

[14]苏北滩涂盐碱地3种典型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董静,邢锦城,温祝桂,洪立洲,刘冲,朱小梅,赵宝泉,贺亭亭,赵小慧. 2021

[15]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朱秀秀,彭成林,佀国涵,沙爱华,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 2021

[16]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浦传亮,梁晋刚,高金玉,吴存祥,张明荣,张正光,崔中利,曹慧. 2012

[17]不同轮作休耕下潮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南镇武,刘柱,代红翠,张磊,王娜,徐杰,刘开昌,孟维伟,王旭清. 2021

[18]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驱动因子分析. 吴霞,蔡进军,王长军,李维倩,陈刚,白阳阳. 2023

[19]旋耕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隋鹏祥,廉宏利,王峥宇,姜英,齐华,罗洋,郑金玉. 2023

[20]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 邓虎军,林超文,姚莉,唐甜,张建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