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CV2)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路杨

作者: 路杨;郭文博;隋丽;张庆贺;赵宇;张正坤;李启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BbCV2;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583-5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真菌病毒能够影响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但真菌病毒相关蛋白的抗体制备和利用其进行病毒检测和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原核表达了一株普遍流行并且造成寄主球孢白僵菌毒力下降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 CV2)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进行了病毒在寄主球孢白僵菌胞内和胞外的检测,以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进行病毒在寄主内的定位。结果表明,表达的BbCV2-C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5.7kD;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制备的BbCV2-CP兔源多抗效价达到1:8192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BbCV2兔源多抗能与抗原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且能检测出感染寄主球孢白僵菌的BbCV2;ELISA测定结果表明病毒BbCV2可在寄主真菌体内复制,并能够游离到寄主体外;经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发现BbCV2病毒定位于真菌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体系,为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材料。

分类号: S476.12

  • 相关文献

[1]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BbPmV-4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郭文博,路杨,隋丽,赵宇,邹晓威,张正坤,李启云. 2023

[2]非洲马瘟病毒VP5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范亚亚,王轩莹,户鑫兵,田占成,关贵全,罗建勋,殷宏,郑玉姝,独军政. 2024

[3]多房棘球蚴RNA结合蛋白EWS的原核表达及其细胞定位与功能的初步鉴定. 严玉婷,郭小腊,孙玥,何学东,丁军涛,郑亚东. 2023

[4]蓝舌病毒VP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张国芮,独军政,高闪电,田占成,常惠芸. 2017

[5]球孢白僵菌Hsb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定位. 雷仲仁,王海鸿,吉青战. 2013

[6]茶尺蠖水通道蛋白EoAQP1的cDNA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及亚细胞定位. 李良德,王定锋,刘丰静,李慧玲,张辉,吴光远. 2016

[7]鸡Stra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王丹,张振韬,施青青,黄晓梅,朱才业,郑蒙蒙,李伟,徐剑蓉,王克华,李碧春. 2013

[8]猫源C11orf96基因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分析. 杨洪早,朱杰,郭宏元,汤傲星,陈少宇,刘春草,张达,袁莉刚,刘光清. 2022

[9]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徐平东,柯冲. 1991

[10]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 程由铨,李怡英,吴平,林天龙,庄向生,黄宁. 1992

[11]SAMHD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SAMHD1不同细胞中的表达鉴定. 戈曼,吴星亮,尹鑫,魏萍,王晓钧. 2013

[12]红鳍东方鲀精原干细胞鉴定、分离及纯化. 任玉芹,周勤,孙朝徽,宋立民,于清海,姜秀凤,王玉芬,王青林. 2019

[13]小鼠脑干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免疫阳性神经元信号检测方法的优化. 曹晓娟,李强,范奎奎,潘登,刘昊东,王昆,海日汗,杜晨光. 2019

[14]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和细胞色素P450 17A1在小鼠下丘脑内的表达. 贾俊涛,李强,王昆,刘昊东,海日汗,范奎奎,潘登,杜晨光. 2020

[15]鸡树突状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制片方法比较. 何静怡,舒鼎铭,林楚晓,李莹,王艳,罗成龙. 2020

[16]不同pH值条件下培养旋毛虫TsGLS mRNA的表达变化. 赵祥,于洁,胡静,许静秀,韩彩霞,李晓云,宋铭忻. 2018

[17]牦牛鲜精与冻精HSP70表达差异比较研究. 唐朋,凌笑笑,贾聪俊,梁春年,吴晓云,王宏博,褚敏,阎萍. 2018

[18]电针足三里穴对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数目和网络结构的影响. 李昆,朱晓艳,王超,张国虎,王培红,王永华,汤礼军,张林. 2012

[19]JARID2对牛卵丘细胞H3K9me3、H3K27me3的甲基化修饰作用. 徐嘉君,岳媛,李红波,闫向民,杜玮,周振勇,张金山,张杨,姜昊. 2016

[20]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张正海,康向阳,刘明虎,段乌拉.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