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藏对米蛾卵繁育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毛刚

作者: 毛刚;鲁新;周淑香;李丽娟;张国红;孙康娜;李光雪;常雪;丁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米蛾卵;冷藏;赤眼蜂;寄生适合度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1118-1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 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 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 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 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 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 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冷藏米蛾卵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子代质量的影响.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张国红,毛刚,孙康娜,丁岩,常雪,李光雪. 2019

[2]冷藏对米蛾卵液中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 黄燕嫦,宋子伟,李敦松,张古忍. 2016

[3]米蛾蜂卵的寄生容量及繁殖赤眼蜂的蜂卵比例研究. 张英健. 1989

[4]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袁曦,冯新霞,李敦松,张宝鑫. 2012

[5]贮存后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张国红,鲁新,李丽娟,丁岩,刘宏伟. 2008

[6]以米蛾卵为寄主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控制技术. 陈红印,王树英,陈长风. 2000

[7]冷藏米蛾卵对子代螟黄赤眼蜂质量的影响. 易帝玮,肖榕,赵云龙,李敦松,张古忍. 2014

[8]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Ⅱ.室内试验.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 2001

[9]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 2001

[10]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间关系的研究——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例. 袁军海,赵美琦,姚裕琪,梁德霖. 2003

[11]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 郭丽媛,贾慧,曹志艳,谷守芹,孙淑琴,董金皋. 2013

[12]寄主品种-病原物小种寄生适合度中水平抗性与侵袭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袁军海,赵美琦,曾士迈,姚裕琪,梁德霖. 2001

[13]小麦白粉病菌对温度不同敏感性菌株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丁克坚,周益林,段霞瑜,邹亚飞. 2012

[14]安徽水稻稻曲病菌寄生适合度研究. 吴向辉,张学成,任学祥,谷春艳,胡飞,王学峰,苏贤岩. 2016

[15]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 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2008

[16]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 郭成瑾,张丽荣,沈瑞清. 2012

[17]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黄瑾,贾秋珍,张勃,孙振宇,黄苗苗,金社林. 2018

[18]小麦条锈菌ZS有性与无性菌系毒性差异初步分析. 贾秋珍,曹世勤,张勃,孙振宇,王万军,黄瑾,骆惠生,李青青. 2023

[19]两种替代猎物对日本刀角瓢虫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 丁雪玲,姚凤銮,郑宇,卢学松,何玉仙. 2019

[20]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低温保存技术初探. 苟雪琪. 198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