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原亚萍

作者: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A.K.M.R.ISLAM;辛志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大麦;代换系;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RFLP

期刊名称: Acta Botanica Sinica

ISSN: 0577-7496

年卷期: 2003 年 09 期

页码: 1096-1102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重双端体测交及RFLP分析,解析了来自小麦品种 “中国春” (Triticum aestivumL. cv. “Chinese Spring” (CS))×大麦品种 “Betzes” (Hordeum vulgare L. cv. “Betzes”)杂种后代15份材料的遗传组成,鉴定出6个二体异代换系;对与 “中国春” 重双端体DDT2A、DDT2B及DDT2D测交的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进行观察,同时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鉴定出一套遗传稳定的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2H(A)、2H(B)和2H(D)。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可作为追踪大麦2H染色体的RFLP标记。从代换系的生长势及其他农艺性状看,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染色体2B和2D的补偿作用较好。通过考种观察到携带大麦a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的2H染色体导入小麦后,淀粉品质发生了改变,外观品质由原来“中国春” 的半粉质转变为代换系的半角质。

分类号: S512

  • 相关文献

[1]三个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的细胞学及补偿能力研究. 刘宏魁,李世鹏,吴颖,苏胜忠,单晓辉,李贺,韩俊友,陈孝,原亚萍. 2018

[2]一个小麦-大麦2H代换易位系的鉴定与解析. 李世鹏,刘宏魁,吴颖,苏胜忠,单晓辉,李贺,韩俊友,陈孝,原亚萍. 2018

[3]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辛志勇,张增艳,林志珊,马有志,胡汉桥. 2000

[4]用基因组原位杂交与RFLP标记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代换系. 马渐新,周荣华,贾继增. 1997

[5]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艳,原亚萍,陈孝,李韬,张勇,何中虎. 2007

[6]普通小麦三个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关系及原位杂交分析. 李大勇,张学勇,杨继,饶广远. 2000

[7]对基因组原位杂交信号释译可能出现的片面性——来自一个小麦易位系(A-3)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启示. 茹岩岩,张学勇,李大勇,游光霞,晏月明. 2002

[8]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9]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10]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宋维富,赵蕾,赵海滨,张延明,李集临. 2014

[11]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刘佳莹,刘晓强,曲云峰,姜博,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 2018

[12]小麦新种质4844中外源P染色质的GISH与SSR分析. 武军,王辉,刘伟华,李立会,杨欣明,李秀权. 2006

[13]几种鉴定小麦背景中1BL/1RS易位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方法比较研究. 魏育明,郑有良,周荣华,周永红,颜泽洪,贾继增,张志清. 2001

[14]陕西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区序列与RFLP分析. 张管曲,钮绪燕,彭德良,康振生. 2011

[15]小麦染色体第六部分同源群RFLP连锁图绘制. 贾继增,M. D. Gale. 1994

[16]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2的RFLP标记. 贾继增,T. E. Miller,S. M. Reader,M. D. Gale. 1993

[17]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继增,张正斌,K. Devos,M. D. Gale. 2001

[18]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周荣华,贾继增. 1999

[19]小麦染色体第六部分同源群RFLP连锁图绘制. 贾继增,Gale M D. 1994

[20]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继增,张正斌,K.Devos,M.D.Gale.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