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适宜温光环境下不同硝铵比营养液对黄瓜幼苗生长、氮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小翠

作者: 张小翠;刘玉梅;白龙强;贺超兴;于贤昌;李衍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瓜;硝铵比;氮吸收;氮代谢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6 年 27 卷 08 期

页码: 2527-25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中农26’黄瓜为试材,研究亚适宜温光(18℃/10℃,180±20μmol·m~(-2)·s~(-1))下不同硝铵比(26∶2、21∶7和14∶14)营养液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铵比为21∶7处理的黄瓜总根长最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最大、根尖数最多;根中H+-ATPase活性最高;硝态氮转运蛋白(NRT)和铵转运蛋白(AMT)基因表达量也升高,提高了根系的氮吸收能力;叶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较高,提高了体内氮代谢能力,使黄瓜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亚适宜温光下,营养液中硝铵比为21∶7时,黄瓜幼苗干质量分别比26∶2和14∶14处理增加14.0%和19.3%.亚适宜温光下,可通过调整营养液中硝铵比,提高黄瓜氮吸收与代谢能力,缓解亚适宜温光对黄瓜幼苗的不利影响,促进黄瓜生长.

分类号: S642.2

  • 相关文献

[1]赤霉素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幼苗氮代谢与吸收的影响. 白龙强,刘玉梅,慕英,贺超兴,闫妍,谢丙炎,于贤昌,李衍素. 2018

[2]植物内生菌促进宿主氮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 杨波,陈晏,李霞,任承钢,戴传超. 2013

[3]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沈宝宇,刘广晶,赵晓丹,杜哲. 2011

[4]赤霉素对黄瓜幼苗在根区亚低温下生长与氮积累的影响. 白龙强,刘玉梅,苗丽,张小翠,李衍素,贺超兴,于贤昌. 2016

[5]硝铵供应比对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张珊珊,张佳祺,李银水,代晶,顾炽明,杨璐,胡文诗,秦璐,廖星. 2024

[6]营养液pH和氮形态对小白菜生长、氮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马庆旭,吴良欢,曹小闯,宓文海. 2015

[7]作物-土壤氮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 张锦源,李彦生,于镇华,谢志煌,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吴俊江,Stephen J Herbtert,金剑. 2021

[8]“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 2012

[9]间作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金婷,覃潇敏,覃宏宇,农玉琴,骆妍妃,韦持章,韦锦坚. 2022

[10]大气CO_2浓度增加与氮肥对棉花生物量、氮吸收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吕宁,尹飞虎,陈云,高志建,刘瑜,石磊. 2015

[11]磷对花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于天一,李晓亮,路亚,孙学武,郑永美,吴正锋,沈浦,王才斌. 2019

[12]施氮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土壤养分、N_2O排放的影响. 刘慧颖,韩瑛祚,华利民. 2013

[13]施用有机酸和氨基酸对烤烟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刘国顺,朱凯,武雪萍,郭桥燕,彭飒. 2004

[14]不同作物管理技术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梁尹明,林贤青,孙永飞,朱德峰,陈惠哲. 2007

[15]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年际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 刘慧颖,华利民,韩晓日. 2013

[16]不同形态氮素及铵硝比例对咖啡氮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林兴军,陈鹏,孙燕,董云萍. 2016

[17]不同初始氮浓度对小球藻生长及氮吸收的影响. 杨坤,李静,卢文轩. 2014

[18]尿素硝酸铵溶液对玉米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侯峰. 2018

[19]连续负压供水对玉米氮素吸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际氮素供应的影响. 张吉立,冀金凤,龙怀玉,王鹏. 2023

[20]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燕金香,李福明,徐春梅,陈松,褚光,章秀福,王丹英.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