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H值下锑(V)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及其生物配体模型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煊

作者: 郭煊;王学东;李菊梅;马义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锑;大麦根伸长;生物配体模型;pH值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码: 123-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工矿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锑(Sb)元素进入到环境中,因此了解Sb的毒性及生态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溶液模拟实验,设置了9个pH梯度,研究了不同pH梯度下Sb(Ⅴ)的形态变化及其植物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H在4.5~8.5的范围内,S b(Ⅴ)在溶液中主要以Sb(OH)_6~-和Sb(OH)_5 2种形态存在,其中Sb(OH)_6~-始终占总Sb(Ⅴ)的97%以上。pH在4.5~6.5时,以大麦根伸长表示的EC_(50)(Sb(OH)_6~-)(EC_(50)为大麦根伸长被抑制50%时Sb(Ⅴ)的剂量)随着OH~-活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与OH~-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3、P<0.01),但当pH在7.0~8.5之间,不同pH梯度的EC_(50)(Sb(OH)_6~-)没有显著差异,而EC_(50)(Sb(OH)_5)在整个pH范围内(pH=4.5~8.5)随着pH升高而下降。Sb形态与pH线性分析表明,Sb(OH)_5和Sb(OH)_6~-均具有毒性,但随pH升高,Sb(OH)_5的活度占比降低。基于BLM方程计算得出Sb(OH)_6~-、Sb(OH)_5与生物配体的络合平衡常数,分别为lgK_(Sb(OH)6BL)=1.34、lg K_(Sb(OH)5BL)=3.08。变量的灵敏性分析也表明大麦根长对Sb(OH)_5的响应最敏感。基于所得络合平衡常数的BLM能够较好地预测Sb(Ⅴ)对大麦的毒性。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应用生物配体模型研究阳离子及pH值对水稻锌毒性的影响. 李晓敏,胡莹,黄益宗,刘云霞,李季. 2017

[2]环境中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预测模型——生物配体模型研究进展. 王学东,马义兵,华珞,韦东普,李波. 2006

[3]水稻吸收积累硅和锑的相互影响水培试验研究. 向猛,黄益宗,蔡立群,保琼莉,黄永春,王小玲,乔敏,胡莹,金姝兰,李季,王斐. 2014

[4]植物对锑的吸收和代谢及其毒性的研究进展. 冯人伟,韦朝阳,涂书新. 2012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耐氢氟酸进样法测定化妆品中锑. 戴骐,林晓娜,楼士铭,宋磊,方丞. 2013

[6]硼锑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积累锑和硼的影响. 向猛,黄益宗,蔡立群,保琼莉,黄永春,王小玲,乔敏,胡莹,金姝兰. 2015

[7]改良剂对土壤Sb赋存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李季,黄益宗,胡莹,金姝兰,保琼莉,王斐,向猛,李晓敏. 2015

[8]外源钙对两种价态锑胁迫下水稻幼苗吸收积累锑和钙的影响. 向猛,黄益宗,蔡立群,保琼莉,黄永春,王小玲,高柱,余发新,乔敏. 2015

[9]锑的淡水水质基准及其对我国水质标准的启示. 郭文景,张志勇,符志友,闫振飞,冯承莲,刘新妹,王宇,李晓峰,李会仙,赵晓丽. 2020

[10]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砷锑铋硒. 叶海辉,周聪,赵敏,苏冰霞. 2012

[11]连续氢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硒、砷、锡、锑. 段玉云,张小林,和丽忠,李东,陈锦玉. 1993

[12]锑/磷在膨润土和高岭土的竞争吸附. 周世伟,朱丽娜,贺京哲,徐明岗. 2017

[13]长江下游居民区降水地表径流的污染特征. 郭文景,张志勇,闻学政,张瀚文,王岩. 2021

[14]长江流域稻田-沟-塘系统中砷锑动态变化特征. 苏俐雅,郭泽玮,刘连华,高翔,王子晗,刘宏斌,吴茂前,范先鹏. 2020

[15]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磷酸盐中砷和锑. 陈军,贺与平,单云. 2005

[16]人工寄主卵中饲料pH值与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和发育的关系. 钟连胜,张菊兰. 1989

[17]激素配比和pH值对蓝莓试管苗增殖生长的影响. 张舵,杨艳敏,魏永祥,刘成,王莉,魏鑫,刘有春. 2015

[18]田坝村典型茶园土壤调查分析. 曹雨,周国兰. 2010

[19]生物炭对幼龄茶苗生长的影响. 陈娟,高秀兵,郭燕,杨春,胡伊然,王家伦. 2016

[20]滴灌液pH和氮素浓度对滴灌生物肥菌种存活的影响研究. 柴付军,李铁仁,曾胜和,魏亚新,程鸿.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