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时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破蔸率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培方

作者: 赵培方;代俊杰;刘高源;高欣欣;杨丽涛;李杨瑞;郭家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纤维组分;机械收获;破蔸率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104-108+116

摘要: 机械收获导致宿根蔗蔸破损,是影响机收甘蔗宿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索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机收破蔸率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甘蔗品种ROC22、粤糖93-159、桂糖32号、福农39号和云蔗05-51为材料,于收获前取近地端20 cm蔗茎进行压榨,分析蔗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在机收后调查各小区破蔸率。结果表明:品种间近地端蔗茎木质素含量和破蔸率差异均显著,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机收破蔸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云蔗05-51(28.14%)、ROC22(35.26%)、福农39号(35.50%)、粤糖93-159(39.14%)和桂糖32号(46.49%);机收后破蔸率与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0.95,与纤维素含量呈遗传负相关;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和机收破蔸率均为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分类号: S233.75

  • 相关文献

[1]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地下芽库及成苗的影响研究. 高欣欣,赵培方,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2021

[2]两个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后糖分转化损失分析. 苏俊波,孔冉,罗炼芳,张华,陈由强,陈如凯. 2015

[3]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4]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探讨. 王维赞,方锋学,朱秋珍,梁阗,罗亚伟. 2010

[5]机械收获条件下14个甘蔗品种在海南临高的区域试验评价. 蔡文伟,彭李顺,曹峥英,武媛丽,甘仪梅,杨本鹏. 2023

[6]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2018

[7]反刍动物饲粮纤维组分与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丁静美,邓凯东,成述儒,刁其玉,屠焰. 2016

[8]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 牟楠. 2014

[9]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刘晶,刘欣芳,谈克俭. 2015

[10]黑龙江省新型经营主体的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收获损失分析. 何长安,李金霞,王海玲,蒋佰福,郭荣利,刘英田,柴永山,毕洪文. 2019

[11]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发展方向. 刘笑笑,王嵩,樊慧梅,魏春雁. 2017

[12]玉米籽粒机械裂纹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新伟,易克传,刘向东,赵学观. 2019

[13]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14]玉米机械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研究. 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2021

[15]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周刚,张建军,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 2021

[16]黑龙江省水稻不同含水量机械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高洪儒,赵北平,张君,马军韬,邓凌韦,张丽艳,王永力. 2021

[17]高纬寒地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 张崎峰,杨肖雨,李金良,陈海军,吴瑶,蔡鑫鑫,项鹏,崔少彬. 2020

[18]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姚森,张健飞,肖宏儒,金月. 2019

[19]亚麻鲜茎雨露沤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吴广文. 2002

[20]适合机械收获红小豆新品种齐红3号的选育. 于运凯,王成,曾玲玲,卢环,王立达,王连霞,谭可非,周超,崔秀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