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海

作者: 朱春杰;郭艳华;刘宏光;王嘉宇;杨莉;杨乾华;郑家奎;徐正进;陈温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生态环境;籼粳杂交;亚种特性;穗部性状;重组自交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9 年 42 卷 05 期

页码: 1540-15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辽宁育成的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1:中优早8号/丰锦、RIL2: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穗部性状和亚种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穗部形态、解剖性状与亚种特性都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从辽宁到四川,穗颈粗和穗颈大维管束数极显著减少,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和大维管束比极显著增加,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下降,程氏指数更加偏粳。穗颈大维管束数、大小维管束比、大维管束比、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亚种类型间差异显著。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与穗"库"结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充实特性相关不显著;相反,亚种特性与穗"库"结构性状相关不显著,而与籽粒充实特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穗部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依穗颈粗去选择维管束性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穗颈大维管束数、籽粒充实特性、程氏指数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北方的育种者要在实践中统筹兼顾。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徐海,刘宏光,朱春杰,杨莉,郭艳华,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陈温福. 2007

[2]籼粳交后代中的穗型指数与亚种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 朱春杰,郭艳华,徐铨,毛艇,陈凯,王嘉宇,杨莉,郑家奎,徐正进. 2009

[3]生态条件对籼粳交F_2穗部性状与程氏指数的影响. 金峰,周平,唐亮,徐海,江奕君,杨莉,李茂柏,张文忠,陈温福,徐正进. 2012

[4]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刘宏光,杨莉,朱春杰,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 2007

[5]利用大粒籼/小粒粳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 占小登,于萍,林泽川,陈代波,沈希宏,张迎信,付君林,程式华,曹立勇. 2014

[6]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穗部主要性状的QTL. 张亚东,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王才林. 2014

[7]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穗部主要性状的QTL(英文). 董少玲,张颖慧,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于新,王才林. 2014

[8]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刘进,姚晓云,刘丹,余丽琴,李慧,王棋,王嘉宇,黎毛毛. 2019

[9]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范名宇,徐海,刘春香,张佳,江奕君,杨莉,李茂柏,陈温福. 2014

[10]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吴秋红,陈娇娇,陈永兴,周升辉,傅琳. 2015

[11]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 沈希宏,曹立勇,陈深广,占小登,吴伟明,程式华. 2009

[12]利用广亲和品种开展籼粳杂交育种的遗传分析. 阴国大,谭震波. 1992

[13]水稻亚种间强优新组合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 徐伟东,李冠,蔡金洋,杨尧城. 2017

[14]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 王鹤潼,徐海,江奕君,赵明珠,杨莉,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 2013

[15]水稻籼粳亚种间F_1生育期超亲表现与遗传分析. 李和标,邹江石. 1992

[16]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王建军,石守筠,张宏德,王顺其. 1993

[17]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徐海,江奕君,赵明珠,周平,杨莉,李茂柏,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 2013

[18]水稻籼粳交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2001

[19]利用籼粳杂交非F_1有利优势创造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郑九如,王乌齐,林文彬,郑苹立. 2000

[20]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