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水稻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鹤

作者: 孙鹤;郎志宏;朱莉;黄大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小麦;水稻;原生质体

期刊名称: 生物工程学报

ISSN: 1000-3061

年卷期: 2013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224-2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三大重要粮食作物,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玉米(综3)、小麦(中国春)、水稻(日本晴)10日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心力大小等因素对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显著,随着酶解液浓度和酶解时间的提高,原生质体产量增加,但细胞碎片同时增多。水稻经真空处理后,原生质体产量大幅度提高。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如下结果: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离析酶0.5%,50 r/min酶解7 h,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产量为7×106/g FW;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离析酶0.5%,50 r/min酶解5 h,100×g离心2 min收集,原生质体产量为6×106/g FW;水稻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2.0%,离析酶0.7%,50 r/min酶解7 h,1 000×g离心2 min收集,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为6×106/g FW。通过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发现原生质体活力均在90%以上。用PEG-Ca2+介导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化入原生质体,转化率可达50%~80%。

分类号: S513`S512.1`S511

  • 相关文献

[1]我国粮食“九连增”的因素及“十连增”的可能性分析. 陈庆根,王磊. 2013

[2]我国粮食七连增与水稻生产发展启示. 周锡跃,徐春春,李凤博,庞乾林. 2011

[3]复合氨基低聚糖抗病增产剂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 柳春燕,陈靠山. 2005

[4]禾本科主要农作物抗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姚丽,刘家勇,吴转娣,刘洪博,苏火生,吴才文. 2013

[5]作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李彦生,金剑,刘晓冰. 202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效果评估——以水稻、小麦及玉米学科为例. 王彩红,王磊,阮刘青. 2018

[7]秸秆主产区三大作物秸秆饲用品质分析与评价. 吕中旺,王建,孙鹏,刘辉,刘威,王加启,余雄,杨开伦,张文举,阿扎提·伊明霍加,卜登攀. 2018

[8]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土壤有效态钙镁硫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妍,邬磊,李建兵,王军,曲潇琳,崔萌,郭玉明,张文菊. 2024

[9]郭予元院士在创建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倪汉祥,陈巨莲,张勇,曹雅忠. 2023

[10]硫--平衡栽培体系中植物必需的中量元素. 曹恭,梁鸣早. 2003

[11]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白志坤,陈兵,高山,刘太杰,陈子杰. 2024

[12]作物养分管理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进展. 米国华,霍跃文,曾爱军,李刚华,王秀,张福锁. 2022

[13]2005~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分析——以水稻、玉米和小麦品种类为例. 卓文飞,康世云,张会芳. 2015

[14]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雷艳丽,高正良,周本国,吴廷全. 2004

[15]植保无人飞机施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周金晓,石鑫,袁会珠,闫晓静. 2023

[16]俄罗斯生物表面活化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陈玉萍. 2004

[17]云南省3种作物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熊华斌,吴渝生,程在全. 2004

[18]长期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 李忠芳,徐明岗,张会民,张文菊,高静. 2009

[19]禾本科主要作物抗旱相关基因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邢淑莲,姚艳丽,徐磊,胡小文,刘洋. 2014

[20]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张华,王道龙,屈宝香,周旭英.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