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稻米外观和碾磨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建荣

作者: 林建荣;石春海;吴明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外观品质性状;碾磨品质性状;植株农艺性状;遗传协方差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3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581-5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粳稻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糙米长、糙米宽、垩白率、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磨品质性状与大多数植株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协方差。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间主要表现为遗传主效应协方差 ,垩白率、透明度与株高、剑叶长等性状间则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协方差为主 ;碾磨品质性状与剑叶长、剑叶宽等性状间以遗传主效应协方差为主 ,与穗长则主要表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协方差。在遗传主效应协方差中 ,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以母体加性协方差或细胞质协方差为主 ,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协方差中 ,两类性状间以母体加性互作协方差或细胞质互作协方差为主。研究粳稻稻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关系 ,有助于对这些性状进行同步改良

分类号: S511.2

  • 相关文献

[1]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赵国珍,刘吉新,李全衡,廖新华,朱振华,苏振喜,世荣,戴陆园. 2009

[2]武育粳3号/爱知106F_2群体稻米外观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巧凤,李金州,王才林. 2010

[3]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 代晓华,马洪文,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4]不同环境条件下花椰菜花球农艺及品质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杨加付,饶立兵,顾宏辉. 2005

[5]花椰菜花球和植株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杨加付,饶立兵,顾宏辉,叶子弘. 2010

[6]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水稻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张振海. 2006

[7]北方染败类型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机制研究. 王先俱,张城,庞秀,陈亚君,丁芬,邵国军,徐正进. 2017

[8]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9]粳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江建华,刘强明,卢超,张红,刘晓丽,党小景,牛付安,Manamik Caleb BRERIA,赵凯铭. 2012

[10]对浙江省优质晚粳稻新品种选育的思考. 骆荣挺,鲍根良,张铭铣. 2000

[11]粳稻优质米突变体E203的诱变选育研究. 鲍根良,严文潮,张小明,左晓旭,叶胜海,崛内久满,富田桂. 2002

[12]不同粳稻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卢百关,方兆伟,刘汉青,樊技伟,任立凯,王学红,潘启民. 2006

[13]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张洪熙,张祖建,王才林,杨建昌,赵步洪,秦德荣,陈新红,王建平,孙菊英. 2013

[14]优质食味粳米镇稻10号超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林添资,揭水通,龚红兵,景德道,刁立平,盛生兰. 2012

[15]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16]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世荣,杨晓洪. 1997

[17]“武津粳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古春,孙海波,吴越,邹美智,胡静,刘健,徐晓杰,任洪岩,江祺祥. 2013

[18]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9]BT型粳稻不育系浙粳2A的选育及应用. 叶胜海,祁永斌,陆艳婷,张小明. 2007

[20]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李艳萍,梁永书,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牛景.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