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革蜱中马泰勒虫的分子检测和进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金

作者: 罗金;赵帅阳;车丽妍;苟梦扬;王彦龙;昝晓庆;刁沛文;任巧云;刘光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原革蜱;马泰勒虫;18SrRNA;分子检测;进化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兽医科学

ISSN: 1673-4696

年卷期: 2023 年 53 卷 011 期

页码: 1431-14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厘清马泰勒虫的生物媒介及分子进化特征,对收集的新疆部分区域蜱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989/990引物对上述基因组进行梨形虫18SrRNA的PCR检测,并对阳性产物测序.利用MEGA11.0软件包中的Alignment Explorer CLUSTAL X进行多序列比对,Bootstrap Test of Phylogeny模块下的NJ法构建马泰勒虫不同地理株的进化树.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收集的80只草原革蜱中有4只感染了马泰勒虫,感染率为5.00%.序列分析表明,马泰勒虫分为2个主要基因型,1个亚型.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主要是Ⅰ型,Ⅱ型在南非以及苏丹等地流行.此次检测到的新疆马泰勒虫与国内四川株以及哈萨克斯坦、西班牙、沙特阿拉伯、爱尔兰分离株处于相同的进化分支,其基因型均隶属于Ⅰ型.同样的隶属于Ⅰ型的还存在1个亚型(Ⅰ-A),该基因亚型的虫株在肯尼亚和意大利均有分布.马泰勒虫18SrRNA基因V4变异区多序列比对表明,15位点Ⅱ型较Ⅰ型有A的缺失,而且在18~22位点处有TCGAG到ACAGT的突变,48位点处存在G到T的突变.上述研究表明,首次检测到草原革蜱中马泰勒虫的感染.而此次检测到的马泰勒虫隶属于马泰勒虫Ⅰ型,该基因型的马泰勒虫是世界主要流行虫株.

分类号: S852.723

  • 相关文献

[1]基于18SrRNA基因序列的我国马梨形虫分类学地位分析. 罗金,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张萍. 2011

[2]马焦虫病传播者——草原革蜱的生物防治研究——蜱经钴~(60)处理后在兔体的有效不育剂量试验. 路景泰,尹世兴,田广孚,周俊英. 1984

[3]化药防治羊硬蜱病试验. 王光雷,努尔,努尔巴哈提,齐传斌,谢建新,曹广初,贾纳提. 2000

[4]草原革蜱生活习性的观察. 努尔·库尔曼艾力,努尔巴哈提·努尔旦,王光雷. 1999

[5]草原革蜱形态学及生活史研究. 白音查汗,王光雷,徐显增,努尔,努尔巴哈提. 1999

[6]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我国马梨形虫分类学地位分析. 罗金,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张萍. 2011

[7]马梨形虫病的流行规律和诊断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谢俊仁,田占成,罗金,沈辉,刘光远. 2011

[8]新疆塔城地区马梨形虫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及分析. 于伟伟,孟庆玲,乔军,潘多荣,才学鹏,陈创夫. 2017

[9]马泰勒虫EMA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罗金,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沈辉,田美媛. 2012

[10]基于Hsp70基因的马梨形虫分类学定位分析. 罗金,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张萍,沈辉,党根生. 2011

[11]马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罗金,刘光远,谢俊仁,田占成,党根生. 2012

[12]五步蛇源隐孢子虫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赵金凤,党海亮,何国声,菅复春,张龙现. 2011

[13]腔阔盘吸虫18S rRNA及亲缘关系分析. 郑亚东,骆学农,施程洪,宗瑞谦,景志忠,才学鹏. 2006

[14]基于SYBR Green检测微小隐孢子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甫,黄克和. 2009

[15]牛的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罗建勋,殷宏,刘光远,关贵全,刘志杰,刘爱红,党志胜,马米玲,鲁炳义,孙彩琴,白启,吕文顺,陈溥言. 2005

[16]葫芦科作物4种种传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 汪立刚,陈继锋,古勤生. 2009

[17]罗氏沼虾18SrRNA基因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高风英,叶星,白俊杰,吴锐全,劳海华,简清,罗建仁. 2005

[18]扫描电镜观察猴体内寄生的蛇舌状虫属若虫及基于其18SrRNA基因的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李健,石云良,施维,方芳,周庆安,李雯雯,何国声,黄维义. 2012

[19]牛中华泰勒虫新种(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2.分子分类学研究. 白启,刘德考,刘光远,殷宏,赵启祖,任家信,李新. 2002

[20]4个旋毛虫隔离种18SrRNA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李冬梅,王秀荣,路义鑫,董晓波,宋铭忻.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